•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9 23:58:50 股吧网页版
网友把“咖啡之城”称号给了贵阳,云南和海南不着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每2000人拥有一家咖啡店,10余位国家级冠军诞生于此,2025年迎来一位新的冲煮世界冠军——这些耀眼的数据并非来自某座一线消费都市或以盛产咖啡而闻名的云南或海南,而是偏于西南一隅的贵阳。

  2025年,贵阳因咖啡火速“出圈”,打卡一杯网红咖啡成为大量游客来贵阳旅游的新选择;小红书上与贵阳咖啡有关的话题浏览量接近2000万人次;甚至代表贵阳参加“2025年城市足球邀请赛”的球队名称,也被命名为“贵阳咖啡队”,他们打败了北海公仔饭店队、醉美泸州队、菏泽牡丹队等其他15支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球队,夺得冠军。

  跳出这些热度,值得追问的是:在缺乏产地优势、品牌积淀与资本加持的前提下,“咖啡之城”这张贵阳文旅新名片如何能打得更响?另一方面,以盛产咖啡豆闻名的云南和海南,为何在这一轮的城市营销竞争中败下阵来?

  贵阳的成功并非偶然

  对于很多咖啡师而言,贵阳目前是国内独立咖啡店的一方净土——连锁咖啡品牌还未如其他城市一样在贵阳遍地开花,独立咖啡店在贵阳肆意生长,从咖啡店的装潢、咖啡豆选择到成品命名,都带着鲜明的“主理人”审美特色与本地味觉记忆,如本地人每顿必吃而很多外地人“避之不及”的折耳根,在冠军咖啡师的调制下,成为了一杯大受游客欢迎的“折耳根美式”,难怪有网友评价说,当习惯于在大城市喝手冲产地咖啡时,一口“折耳根美式”入喉,似乎贵州的山山水水都进入了味蕾。

  在很多咖啡师看来,贵阳能成为独立咖啡店的净土并非偶然。低连锁度、温和租金、紧密社群,让咖啡技艺的传递与创新保持高频,而大量的咖啡冠军从贵阳走出,则可追溯到社群驱动的赛训文化。

  据称,2015年左右,贵阳任何一家独立咖啡店都是“咖啡师的课堂”,手冲台则是“半公开的训练场”,各家咖啡店的主理人在这里日夜切磋与高频练习,如同传统手工行当的“高密度练习—同行竞争—赛训循环”模式,不是一人之力将贵阳的咖啡制作水平托举到如今高度,而是全体贵阳咖啡师之功。

  正如一名独立咖啡店主理人所言:热爱咖啡,像热爱一门手艺、一门艺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门生意。

  这似乎回答了贵阳被称为“咖啡之城”的底层逻辑,并非单纯依靠咖啡店的数量堆砌为“城”,也并非将咖啡置于城市传统文化的对立面,而是主动的将咖啡与城市融为一体,让消费者喝到的不是一杯来自某知名产区的咖啡豆,而是“贵阳味道”。

  不过,盛名之下仍有隐忧。第一是快速增长的独立咖啡门店数量,在不断稀释客源。2024年,贵阳常住人口为660.25万人,其消费基数不足以托举“每2000人拥有一家咖啡店”的密度。多个独立咖啡店主认为,尽管本地客群稳步扩大,年轻人的接受度显著提升,但咖啡消费在结构上仍高度绑定季节性文旅经济,却难以转化为扎实的供应链基础与持续扩张能力。

  第二是优秀的咖啡店运营人才难觅,这几乎是贵阳所有独立咖啡馆在扩张之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尤其是涉及运营、品牌、新媒体、数字化、供应链等复合型人才稀缺,“养活一个店,和把店商业化,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有咖啡店主理人这样评价。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供应链的劣势。与云南、海南等咖啡产区不同,也与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不同,贵阳地处内陆,上游豆源主要依赖外省渠道供应,物流时间偏长、成本偏高。热衷于自己拼配咖啡豆的冠军咖啡师们也经常头疼于咖啡豆的运输速度,和运输来贵阳后的咖啡质量,而冷链与仓配效率的不足,放大了规模化复制的难度。

  从政策方面看,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发展贵阳咖啡产业的相关政策仍有待进一步细化,目前尚未精准触达痛点,如引才机制、赛训与认证平台的制度化、供应链与冷链基础设施、品牌化与标准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政策措施仍待出台。

  一杯咖啡中到底装的什么?

  对于未来,贵阳要解答的问题不只是做一杯好咖啡,而是一条能稳定创造价值的产业链,以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目光、资本目光投向贵阳,如何在保持贵阳咖啡独特品味的前提下,建立可扩张的品牌与供应链之路,是决定贵阳能否从咖啡的“故事之城”走向“产业之城”的关键。

  一系列证据表明贵阳开始行动起来。2025年6月,贵阳咖啡产业发展工作专题会、“为了一杯咖啡来贵阳”政企协商座谈会等陆续召开。随后,《支持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出台,与文旅结合的相关活动逐步举办。

  2025年8月,贵阳市咖啡行业协会成立并吸纳41家本地品牌,贵阳咖啡产业学院在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挂牌,中英文双语版“贵阳咖啡地图”同时上线,贵阳文旅联动超百家咖啡馆推出“贵阳咖啡好好嚯”打卡活动,而贵州省层面亦明确,将从政策、资源与平台等多方面联动,支持贵阳打造咖啡产业全链条与“爽爽贵阳”文旅消费新IP。

  这表明,尽管贵阳在进一步壮大与发展“咖啡之城”上仍有难题待解,但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城市营销的新工具。相比之下,盛产咖啡豆的云南和海南,能向贵阳学习什么?

  第一是通过咖啡,对城市文旅形象的再定义。贵阳的传统文旅形象向来被理解为“山地、避暑、慢生活”,但在Z世代快速成为消费主力群体的当下,这一形象的传播需要新工具——咖啡则成为了新的“翻译工具”:它把地方风物翻译成新奇的味觉组合,以折耳根等新奇口味吸引年轻消费者打卡、尝新;它把地方小店的社群氛围翻译成“生活方式”,让游客不仅消费咖啡,更消费贵阳的城市气质。

  第二是借助咖啡,对城市文旅名片的提质升级。我们所谈及的贵阳这张文旅新名片的打造之路,实质上谈的是在地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能力。一杯咖啡里装的不仅是咖啡因,还有城市的创新性与包容性。这一价值,甚至可以成为贵阳文旅产业升级、城市品牌再造的隐性资产。

  也许,贵阳打造“咖啡之城”过程中最值得坚持的,并不是追赶上海、成都的咖啡店绝对规模,而是在“咖啡+文化+生活”模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把一杯咖啡所带来的灵感,沉淀为一座城市的文旅魅力。

  唯有如此,它才能从咖啡的“故事之城”走向真正的“产业之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