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称,“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具体看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二是文旅公共服务惠及城乡,三是文化遗产工作开创新局,四是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五是国际交流合作走深走实。
孙业礼披露了多组数据: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机制更加健全,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顺利实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创作、演出、展览、人才等项目3568个;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群众文化机构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有了更多的好去处;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到3.15万亿元,又创新高。
孙业礼强调,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一大亮点。2018年机构改革,顺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趋势、规律,整合文化旅游部门、理顺管理的体制机制,为“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持续深化、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重在系统谋划、资源整合、要素聚集上下功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使得“诗和远方”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最直观的效果,就是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迭代升级,让文化和旅游的产品、服务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孙业礼说。他进一步表示,文化、旅游融合,也带动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像文化、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很多新的产品,基于新科技的许多文旅产品,互动性强,沉浸式体验感也强,很受游客的喜爱。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该说迈上了新台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结构布局持续优化,三是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四是文化出海成效显著。
卢映川说:“文化产业资产总量稳步增长,营收规模也在持续扩大,盈利能力有效提升。据统计,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资产总计达到34.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9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77万亿元。”
卢映川强调,“十四五”期间,我们持续开展了系列消费促进和惠民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十分活跃,有效延展消费链条,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