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9月29日,温州至福州高铁开工建设。温福高铁由中国铁建铁四院总体设计,起自杭州至深圳高铁乐清站,经浙江省温州市,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市,接入福州至厦门高铁福州南站,新建正线全长约30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由中铁十六局参建的温福高铁飞云江特大桥全长约14752米,主桥横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飞云江,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新建温福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通道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防城港,全长约4000公里,串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辽中南、山东半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主要经济区,实行分段建设。
解读:有关温福高铁的论证旷日经久。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早在2010年前后,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等沿海大通道陆续启动建设时,浙江便开始谋划温福高铁。彼时(2009年9月)时速200公里的温福铁路才刚刚通车。
此后在2015年,温州市发改委还曾回应表示,浙江省、温州市多次向国家发改委、铁总等单位汇报沟通,争取包含温福高铁的沪杭深客专(高铁)列入国家规划,但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专家有不同意见,“列入国家规划难度较大”。
事实上,随着浙南闽北产业联动日益密切,时速200公里的温福铁路,已难以满足沿线需求。2017年,福建省发改委曾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指出,既有温福铁路“不足以支撑沿海通道内部快速联系”。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福建省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建议加快推进温福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彼时,温福高铁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温福高铁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7月可研报告获批,8月初步设计获批,9月正式开工建设,建设预期5年,计划2030年建成通车。
从地图上看,温福高铁串联了温州都市区核心城市温州,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福州、中心城市宁德。以温州来说,此前温州北上有四条铁路,南下则仅有温福铁路一条通道,待温福高铁通车,其客运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温州实现“GDP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的关键之年,一条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于一身的“黄金通道”,对于温州来说,助力显而易见。
此外,温福高铁还将有助于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壮大。从地图上看,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南北长达1000公里,东西纵深却不足100公里,这种条带状空间格局不利于城市群内部南北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
此前国务院批复的《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还曾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壮大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
待温福高铁建成后,将与已开通的福州至厦门高铁、广州至汕尾高铁、汕头至汕尾高铁,正在建设的漳州至汕头高铁,规划的宁波至温州高铁,组成新的更高标准的宁波至广州高铁通道,进一步压缩东南沿海城市间时空距离,连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
#动向
六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5—2026年力争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同时,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使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上海将培育头部家政企业
据上海发布消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9月28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关于推进上海市员工制家政企业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行动方案(2026—2028年)》并指出,推动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是破解行业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品牌化,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加快培育头部家政企业,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在深圳开业
9月26日,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正式开业。其位于前海城市新中心,由深圳出版集团建设运营,拥有超8400平方米阅读空间与30余万册书籍,将与全市图书馆体系联通。按照定位,湾区之眼目标打造为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湾区文化原动力中心。
广东城际广州地铁5线齐发
据南方日报消息,9月29日,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鱼珠)、十四号线二期(嘉禾望岗—乐嘉路)、十一号线广州东站同日开通运营。其中,广州东环城际的白云机场东站将在未来与白云机场T3航站楼同期开通。至此,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到420.5公里,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768.4公里。
#数读
2024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9%
国家统计局网站9月29日发布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6326.8亿元,比上年增加2969.7亿元,增长8.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2.6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8.0万元,比上年增加1.9万元。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两千亿元的省份有6个,分别为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上海。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和安徽。
#放榜
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入选“双循环枢纽城市”第一梯队
9月2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年度报告发布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5)》,这是中规院自2019年以来第七次发布年度报告。
本年度《报告》持续优化创新网络、服务网络和设施网络三大维度协同的全球城市指数评估框架,创新性地运用两种网络算法,识别出两类关键城市角色:一类是在新地缘边界下凭借独特中立性与开放性维系全球网络韧性的“中介城市”,另一类是既能深度协同国内区域网络,又能高效链接全球网络的“双循环枢纽城市”。

图表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5)》
“双循环枢纽城市”既能深度协同国内区域网络,又能高效链接全球网络,是打通内外两张网的关键节点,包括位居“第一梯队”的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广州等全国性中心城市,以及“第二梯队”的南京、成都、武汉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些“领航者”将引领中国构建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城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