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近日在海口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会上表示,将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优惠措施,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扩大市场消费。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多措并举规范行业竞争趋势,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其产业链条绵长、覆盖领域广泛、带动效应显著,堪称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强劲态势,国内外销量屡创新高,然而,行业也潜藏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与挑战,如行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现象较为突出,企业在营销环节中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问题时有发生。
对此,行业监管机构也及时出台应对举措。今年9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理事长董扬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管理,已经不是只追求发展速度,还应该兼顾产业发展秩序的稳定和长远,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和世界汽车产业的协调发展,政府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管理创新。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榜首,但产业大而不强的矛盾依旧突出。破解价格战的困局,需要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创造差异化优势。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是管理体系的竞争,唯有通过质量管控筑牢根基、技术创新赋能助力、政策标准引领方向、生态协同突破困局,才能终结价格战的零和博弈,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政策层面,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15个方面工作举措和3个方面保障措施,其中包含的细化措施有60余项,如“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部分提出了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7项细化措施;“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部分提出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全球资金管理产品、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等3项细化举措。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价格战致使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削减,低价竞争催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使行业深陷价格战内卷、技术迭代冲击、市场秩序失衡的深层危机之中。在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积极转型,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如通过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以标准升级引领产品质量提升等,进一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吴琦认为,在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优惠措施,以及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将有效稳定消费预期。在刺激市场需求的同时,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如政策对于电池能量密度、能耗水平、智能化等级达标的产品,给予更长的免税预期或额外补贴,这种差异化激励措施,也将有力推动技术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