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艾智合”)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作为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军者,优艾智合凭借“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技术架构和“技术—场景—产品”成长飞轮,在半导体、能源化工等高端工业场景中占据先发优势。
对于此次募集资金用途,9月29日,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上市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建设多功能中心、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并寻求产业链相关的战略投资与并购机会。
毛利率持续攀升
根据招股书披露,优艾智合近三年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0.78亿元、1.08亿元、2.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0.9%;2025年上半年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率从2022年的11.2%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8.1%。
“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等高毛利行业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的提高,以及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2024年半导体行业客户复购率高达83%;锂电池行业客户复购率高达92%;3C及其他制造业客户复购率整体高达83%。
尽管营收高速增长,但优艾智合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35亿元、2.6亿元、2亿元。但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强调,亏损中约2.9亿元为历次融资对应的“赎回负债”账面值,并非实际经营亏损。
“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经调整EBITDA已从2022年的-1.503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6630万元,亏损幅度显著缩小。”上述负责人称。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采取“精准化”策略。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0.81亿元、0.67亿元、0.62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1%。
“研发支出变动是战略转型的结果——前期基础技术投入进入收获期,行业应用级开发转移至事业部团队,实现边际成本降低。”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解释道。目前,优艾智合具备一支实力强劲、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汇聚超过140名高精尖技术人才。目前,公司拥有217项授权专利(包括30项发明专利)及67项软件著作权,并申请356项专利(包括139项发明专利)。
技术架构与商业飞轮构建护城河
面对国内外厂商的激烈竞争,优艾智合的核心壁垒在于“一脑多态”技术架构与“技术—场景—产品”成长飞轮的双向驱动。
“‘一脑’指高泛化工业具身智能模型MAIC,作为机器人的‘智慧大脑’,它能实现跨场景学习和迁移;‘多态’则是依托MAIC的多种形态机器人硬件。”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架构将智能模型与多形态硬件深度融合,结合行业垂直模型、专家知识库及整厂仿真能力,形成全栈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上,优艾智合通过“技术—场景—产品”飞轮实现自我强化,以高难度场景的技术突破为起点,反向驱动产品迭代与场景拓展。
截至2025年6月份,优艾智合累计完成超600个工业场景落地项目,客户覆盖全球前三大半导体晶圆代工厂中的两家、国内头部电网集团及能源集团等50余家《财富》500强企业。“高复购率与头部客户占比,是我们技术壁垒与商业模式的直接验证。”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强调。
全球化布局方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2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29亿元,市场空间广阔。优艾智合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加大在全球市场拓展的投入,扩大全球生产、销售和服务团队,拓展生产、销售、售后等能力,增强现有市场渗透并积极进入新市场。公司将坚持加大对亚太市场的战略性市场的投入。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具身智能技术爆发与工业自动化升级的双重机遇下,优艾智合凭借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正从“技术平台建设期”迈向“规模应用深化期”。此次IPO若成功,或将为其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竞争中注入关键资本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