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珠江口东西两岸崛起了两座“冰雪王国”。
9月29日,珠江口东岸,包揽多个室内滑雪场之“最”的深圳·前海冰雪世界开始试营业;而西岸,珠海万雪汇冰雪乐园(简称“万雪汇”)也同日开业。
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冰雪热”传遍神州大地。《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显示,在政策红利、需求释放和供给创新等因素激励下,预计2024—2025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到5.2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超过6300亿元。
广东省作为“雪资源稀缺”的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布局冰雪经济,竞逐万亿元市场蓝海。广州热雪奇迹2019年6月开业,15个月后便突破了百万人次的客流量,验证了南方室内雪场的可行性。如今,南方冰雪版图持续扩张。
对于珠海而言,“造雪”是一门好生意吗?
城市文旅再添新IP
地处热带亚热带交界的珠海,首次引入室内冰雪主题乐园这一颠覆性业态,打破了气候对冰雪运动的限制。一座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的“冰雪王国”正悄然崛起。
万雪汇项目以“四季冰雪、全民共享”为核心理念,集滑雪运动、冰雪娱乐、主题餐饮于一体,让市民游客在南方城市也能畅享冰雪乐趣。
实际上,万雪汇的诞生,并非简单的场馆建设,而是珠海对文旅产业升级的主动谋划。这座滨海城市正试图通过“冰雪+”的融合创新,打破“靠海吃海”的单一文旅格局。
“我来珠海这两三年,有很多朋友来珠海以后需要安排一个五天的游玩行程。我给朋友安排了珠海海岛游、横琴长隆和澳门,一般只需要占用三天。现在有了万雪汇,留在珠海游玩的项目又多了一个选择。”珠海市民彭先生告诉南方财经记者,此前珠海市民若想体验滑雪,需辗转至广州融创茂或深圳卡鲁冰雪世界,单程耗时往往超2小时,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滑雪了。
业内人士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广深珠等多个城市都在“造雪”,但通过差异化布局,逐步形成互补生态。从定位来看,与广州融创茂的“全难度覆盖”、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的“赛事级定位”不同,万雪汇以“零基础群体”为差异化定位。
南方冰雪消费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2023—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2024年,全国处于运营状态的室内滑雪场达60家,同比增长20%,主要位于南方城市。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次达488万,同比增长33.7%。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深圳卡鲁冰雪世界里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据深圳卡鲁冰雪世界统计,开业以来,雪场接待的香港游客占比达60%。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高等健康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舟表示,香港国际化程度高,冰雪运动的普及比大湾区内地城市更早一些,认知度、接受度也更高,而深圳既有偏大众化的场馆,也有华发冰雪世界等兼顾大众性与专业性的场馆,“冰雪运动有机会成为港人‘北上’的又一消费热点。”
作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集聚了旺盛“人气”。万雪汇依托珠海作为大湾区西岸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有望吸引广深港澳乃至华南地区的游客,推动珠海从“滨海旅游”向“滨海+冰雪”双轮驱动的文旅格局跨越,成为珠海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亮眼名片。
“冰雪经济”热度如何持续
近年来,广东着力建设大型室内冰雪商业综合体,广州、深圳等地的滑雪场正成为新的城市打卡点,推动冰雪运动从"季节性消费"向"全时产业"升级,以多元化姿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
室内滑雪场被称为“电老虎”,能耗巨大,维护成本高。珠海万雪汇冰雪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晖告诉南方财经记者,运营场馆最大的运营成本是能耗。整座场馆相当于一台24小时不停机的“大冰箱”,需常年维持-5℃至-8℃。“我们采取多项节能措施,优化水循环与回收系统,并利用滨海城市优势,造雪用水大部分来自收集地面雨水,最大限度降低损耗。”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超大投资体量的室内滑雪场而言,一些小型室内滑雪场,投资成本和运营费用较低,能较快收回成本。
要让珠海“造雪”成为一门好生意,除了成本,关键还在于跳出“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模式,构建“冰雪+”的多元盈利生态。而珠海已展现出这种重构的可能性。
万雪汇是珠海目前唯一一家集娱雪、滑雪、休闲、研学于一体的大型室内冰雪主题乐园。园区内还配备了大型停车场、主题餐饮美食、专业滑雪学校、冰雪研学体验项目、VIP贵宾接待服务以及定制化的企业团建活动方案,可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不只是万雪汇,珠海“冰雪”业态早已逐步集聚。
今年7月,香洲区发展和改革局通过珠海鲸舟冰雪乐园项目备案。该项目选址前山街道太和商业广场3层,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后将为市民带来新的冰雪娱乐体验。根据备案信息,项目一期将重点打造两大功能区域。其中,590平方米的冰雕戏雪馆将设置丰富的冰雪互动场景;另一核心板块是冰壶运动区,将建设不同规格的场地设施,形成覆盖专业训练与大众体验的冰壶运动体系。
彭晖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万雪汇场馆周边已经悄然孕育出此前珠海从未出现过的新业态。“以场馆半径两公里以内,目前已经有三、四家滑雪俱乐部。我们正尝试借助现有场馆的配套空间,构建更多‘冰雪+’多元业态,拓宽发展空间。”
中国第一本滑雪攻略书《滑雪在中国》作者郑峻峰说:“相对于大多数常年亏损的室外滑雪场,室内滑雪场盈利的可能性更高,高昂的建设成本可以由带动的地产销售来收回,而城市大型商业综合地周边地产的销售比季节性强的山地雪场地产容易得多。高昂的电费和运营成本可以由更多的人流量和对城市客人的渗透率来抵消。”
南方财经记者还从多方了解到,万雪汇所在的土地资源由珠海水控集团提供,将原有历史遗留地块转化为高品质文旅项目,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双赢。
珠海水控集团相关人士表示,预计万雪汇将带动周边商业、住宿、交通等产业链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国有资本服务城市发展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