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相关工作并答记者问。
8月当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为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出口增长4.8%,这些经济指标相较上月均呈现边际走弱的态势,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回应记者提问表示,从全局全貌看,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发布会现场图)
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9.3%,比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快2.9个、4.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设备、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增速比上月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从景气程度看,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从1—7月的同比下降1.7%转为增长0.9%,单月增速由7月份的下降1.5%转为8月份增长20.4%。
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消费方面,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超过20%;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1%。投资方面,前8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1%,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28.0%、12.6%,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发展。外贸方面,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连续三个月实现双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2.8%,贸易多元化成效持续显现。
李超也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近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快落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5月以来,多地围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开展政策宣讲会或者项目筹备会,多地梳理出入库项目清单、明确申报基金的金额。近期,部分地方更是明确项目已成功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纳入项目库。从地方释放信号来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具体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
比如,9月26日,杭州市临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外发布消息显示,由该公司建设的杭州生物科技谷生命健康科技园项目,成功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纳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库。
李超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有助于满足重点项目资本金到位要求,撬动更多资金参与,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是2025年四季度稳投资的重要工具。
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定位为“准财政”工具,由发改部门筛选项目清单,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提供项目资本金,财政部提供贴息支持。区别于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有交通物流、消费领域基础设施,但更加侧重于提振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