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徐壮、邢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活跃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音乐舞蹈史诗剧《正义必胜》等重大演出精彩呈现,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只此青绿》《瞿秋白》《在远方》等精品力作“叫好又叫座”……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说,“十四五”时期,我国文艺创作生态不断优化,优秀文艺作品的供给持续丰富,精品佳作不断涌现,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努力推动文艺创作出精品、攀高峰。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行动计划、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优秀文化、现实生活、火热实践中汲取创作养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和美术作品。
——更多艺术的盛会成为人民群众的节日。持续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诗歌节、中国京剧艺术节等。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等20余项全国性展演展示活动,为各门类优秀作品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推动优秀作品直达群众、直达基层。依托“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等活动,支持优秀文艺作品更广泛、更深入、更持续地赴城乡基层演出,加强艺术普及,实现艺术为民。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十四五”以来,聚焦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优质和公平,我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孙业礼介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成效显著。
旅游产品供给也更加丰富。“十四五”时期,全国新推出58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A级景区约2600家,总数已经达到1.65万家,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旅游景区在产品业态、服务品质等方面正在加快焕新升级。
非遗也更加见人见物见生活、可知可感可体验。
数据显示,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通过推动非遗进景区、街区、社区,非遗之光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我们将进一步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找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卢映川说。
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
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作用得到彰显。旅游业经受疫情冲击后快速恢复发展,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市场乱象得到有力整治,国内居民出游人次、总花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文旅融合深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双向赋能为文旅产业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文化遗产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旅游演艺等持续升温。
“十四五”期间,系列消费促进和惠民活动持续开展。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卢映川表示,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十分活跃,有效延展消费链条,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消费需求。
国际交流合作走深走实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旅游办事机构增至73家;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谅解备忘录……“十四五”期间,我国“朋友圈”不断扩大。
文化“走出去”步伐愈发稳健。围绕中华文化典型符号,打造“欢乐春节”“茶和天下”“中秋诗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建好用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机构,让海外朋友更好感悟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形象。
“中国游”“中国购”近年来也成为境外民众新时尚。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入境旅游便利化,不断优化免签、支付、退税等政策,让境外游客“来得了”“游得好”。
你来我往,相知相亲。2024年,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同比增长60%以上,内地居民出境旅游1.23亿人次、同比增长40%以上,中外民众在旅游中不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贡献。”孙业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