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面临‘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挑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与水土流失问题并存。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近日,在《财经智库》主办的“走进生命之源——品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益论坛上,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原司长张学俭表示。
水资源利用、应对水资源短缺风险亦是ESG领域的关键议题。此前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增加“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三项具体指南,水资源利用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上述论坛现场,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健康饮水成为重要议题。多位与会嘉宾表示,长白山山区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在开发利用中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比如划定泉区的水源保护区范围、保护泉域范围、限量开发、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吉林大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肖长来在上述论坛上表示,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里规定,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大于5000立方米每天就属于大型水源地。长白山具有至少60处大型水源地,1000~5000立方米的水源地也有106处。
《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范》明确要求,只允许开采量大于1000立方米每天的泉水,特殊矿泉例外,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尽量开发大的矿泉。因此长白山合计有166处泉水可开发,总流量达到了109万立方米/每天,换算成以年为单位,仅大型水源地就拥有将近4亿立方米/年的流量,这样来看,山区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问题在于交通运输成本。
肖长来表示,从生态角度和维护健康角度,从资源属性、经济属性、医疗属性角度,应该控制开发量、留足生态用水量、考虑水量交换、考虑气象不确定。需要关注泉水与湖水、河水的上下游关系,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需要厘清这之间的关系才能开发利用泉水。
对此,肖长来提出七大矿泉水保护措施:一是划定泉的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立保护区标志;二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泉域范围;三是合理利用矿泉水资源,限量开发,留足生态流量;四是严禁破坏泉域植被,加大植被覆盖率;五是建立完善天然矿泉水资源管理保护机制;六是加大节水用水护水宣传力度;七是遵守水资源法律法规。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金生也在论坛上强调,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供水水质检测从自来水厂出口延伸至家庭水龙头,实现该目标需改造管网,任务艰巨。同时分析包装饮用水发展趋势,指出美国消费量是中国的4-6倍,我国未来消费量将增长,尤其矿泉水市场潜力大。
肖长来也介绍道,在计算矿泉水可持续利用量时,必须要考虑区域内维持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控制开发量、留足生态用水量、考虑水量交换量、考虑气象不确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