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30 01:32:01 股吧网页版
懒得刷攻略,AI上位年轻人“旅行伴侣”
来源:新京报

  离假期越近,人们的心就越躁动。

  这几天大家在工位上噼里啪啦打字可能不是为工作,而是在盘算十一出行计划。

  电脑桌面上,一边是Excel表格里的工作,一边是不断弹出的旅游攻略网页。

  订机票像在做一场价格博弈:买早怕降价,买晚怕涨价。

  即便票已买好,也还是会忍不住刷刷酒店价格变动,看看未来的天气变化。

  今年十一,大家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不管去哪儿,先问AI。

  多少人假期攻略是AI做的

  但凡你做过旅行攻略,就该明白它的麻烦。

  除了机票酒店,你还得考虑天气预案、交通路线、餐饮口味,甚至同伴的性格差异。

  做一次假期攻略的工作量堪比周末加两天班。

  网上信息爆炸,攻略越多就越迷惑,避雷帖越多雷越多。

  你可能要辗转四五个软件,在各种笔记、点评里翻找几句真正有用的信息。

  决策的成本增加,让原本愉快的旅行计划被各种“必打卡”、“避雷”搅成了一团乱麻。

  时至今日,“去哪玩儿”早已不是问题,“怎么玩儿好”才是。

  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尝试把做攻略这件事交给AI。

  最初,AI生成的旅行攻略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你只要简单描述需求,不出几秒,就能得到一份完整的“个性化旅行方案”:景点、交通、预算甚至拍照机位都能一键生成。

  但很快,有人发现AI生成的旅游攻略内容真假难辨。

  不存在的餐馆,未开放的缆车,让很多人对AI旅行计划产生了信任危机。

  旅途问题比你想的更多

  后来很多AI产品朝着更智能、更贴合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

  第一次用 AI 旅行规划的人,都会被它的“效率”震惊:

  10月国庆,四天三晚,想去浮潜,预算5000元以内,顺便安排网红拍照地。

  有人甚至把AI当作“旅伴心理顾问”。

  我和朋友一个i人一个e人,怎么设计行程避免冲突?

  更聪明的AI加入了“旅行性格诊断”等玩法,用得越多就越精准。

  很快,人们发现不同的AI工具间术业有专攻。

  比如,专注于旅游的马蜂窝AI,通过长期积累和深耕游记领域,成功实现了“记住”用户偏好的能力,让个性化推荐更加精准和贴心。

  几次输入之后,它懂得你的预算和作息,不必再一遍遍解释,直接生成更贴合的路线——就像一个越来越了解你的老朋友。

  你不必再重复预算、口味、作息,它就能一键生成更懂你的路线。

  AI上位年轻人旅行伴侣

  旅行中最麻烦的往往不在“行程”,而在具体人的需求。

  比如不可控的突发天气,同行伙伴的性格倾向(i人想躺e人想逛)......

  AI的优势就在于整合和筛选。

  更适合旅行使用的马蜂窝AI,则会给出更聪明的“决策建议”。

  其实,路上真正的挑战往往不在最初的计划,而是路上的突发状况。

  天气突变,同伴临时改变主意,快速找到替代路线:

  你可以用马蜂窝AI制定雨天应急方案。

  输入“生成东京一日雨天备用计划”,就会生成室内展览、咖啡店、临时票务链接,让行程不因天气打折。

  它还能也能解决海外游途中伴随着语言不通的问题。

  菜单翻译可以直接拍下菜单,AI 秒翻译成中文,还附带菜品图片,避免“盲点菜”。

  实时语音翻译只要按住手机说中文,AI 立即转换成当地语言,与店员沟通零障碍。

  截图餐厅页面,AI 帮你给餐厅打电话,预约成功信息直接发送到手机,一键完成预约。

  在社交媒体流行之前,论坛曾是旅游爱好者的根据地。

  马蜂窝的游记里连车次、顺路玩法都写得一清二楚,每个字都是干货。

  跟着这些攻略去旅行的人,通常会回来留言感谢。

  这种陌生人之间的朴素信任,在今天看来依旧很有温度。

  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马蜂窝也在自我迭代。

  它的AI行程规划不只罗列景点,还会主动提问你的预算、口味、拍照习惯,最后生成详细到小时的行程,连交通时间和花费都算好。

  增加了“旅行性格诊断”功能后,它更是像一位最懂旅行的朋友在帮你做攻略,交流得越多,它就越懂你。

  很多人担心:AI做的攻略会不会让旅途变得“机械化”?

  其实恰恰相反,它让我们体验更有余裕。

  它节省掉无谓的搜索和焦虑,让注意力回到风景与同行的人身上。

  旅行的本质从来不是按照点位打卡的行程,而是路上的偶遇与惊喜。

  而技术的加持,只是帮我们跨过“想去”与“出发”之间的那道门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