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场关注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确定——共5000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9月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各地积极做好相关项目储备,为政策落地和相关工作推进提供了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研究员吴亚平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最终落地,将对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降低项目融资门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是2025年下半年稳投资、促创新的重要举措。
吴亚平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准财政”工具,由政府确定资金投向领域,要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他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在多因素支撑下,下半年基建投资将回升,继续发挥托底经济作用。
“据我们观察地方透露出的信息,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利于发挥‘调结构+稳经济’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围绕新兴产业予以支持,另一方面针对基础设施予以支持,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相对放缓,政策性金融工具发挥作用,有利于加快基建投资的推进节奏,为稳增长提供助力。”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向记者表示。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我们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李超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