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9月29日讯(记者邵雨婷)9月25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凭借农业无人机技术,极飞科技成为市占率第二的行业领军者,却始终难以撼动大疆的霸主地位。科创板折戟后,公司通过海外市场扩张实现业绩逆袭,但面临国际贸易政策波动风险。同时,现金流压力导致研发投入收缩,产品结构过度集中的同时,公司面临均价下滑的行业竞争困境。
科创板折戟转战港股,海外收入暴增128%
招股书显示,极飞科技的创始人彭斌曾在微软工作两年,2007年,创办了极飞科技的前身XAIRCRAFT,随后推出飞行器与飞控系统。2013年,该公司进入农业领域,次年更名为极飞科技,专注农业无人机研发与制造。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极飞科技在2024年度的全球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中均排名第二,市占率分别为10.7%和17.1%,而排名第一的大疆,市占率分别为59.0%、63.9%。
此次并非极飞科技首次递表。2021年11月,极飞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15.09亿元,但半年后公司撤回了上市申请。彼时,极飞科技因高额的研发投入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中,重新向港交所递表,极飞科技的业绩发生了质的飞跃。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极飞科技分别录得营收6.05亿元、6.14亿元、10.66亿元、7.45亿元;分别录得净利润-2.54亿元、-1.33亿元、7041万元、1.3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9%、18.9%、31.9%、34.3%。
此外,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是其毛利率增长的一大原因。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为3.71亿元,同比增长128.0%,占比提升至34.8%,成为驱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动力之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极飞科技经销商网络已覆盖国内超过900个县以及近60个国家和地区。
此前,彭斌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曾预计,2027年时公司的海外业务收入很大可能会超越国内业务。
然而,国际贸易政策变动与关税风险也为出海业务带来不确定性。招股书提示,美国在2025年多次调整对华关税税率,最高阶段曾达125%,目前维持在10%以上,未来仍存在波动可能。若相关成本无法向客户传导,或主要市场进口政策收紧,极飞的利润水平和订单规模或将受到直接影响。
现金流承压下研发收缩,产品结构集中化趋势加剧
作为大疆在农业无人机领域的绝对竞争对手,极飞科技备受资本关注。
2020年,极飞科技获得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创新工场等机构合计12亿元的融资,一度刷新了国内农业科技领域最大一笔融资纪录;前次递表前,高瓴创投又带着3亿元入股;即便是IPO折戟后一年,公司仍再度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穗开投资。
根据胡润研究院于今年7月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极飞科技估值约为73亿元,位列第1183位。
此次IPO前,极飞科技创始人、控股股东彭斌直接持股29.01%,合计持股42.97%;软银通过SVF持股12.86%;百度通过佰山投资持股6.12%;创新工场旗下SDF-JF持股为4.30%;高瓴旗下珠海纳恒和JMD HK则分别持股2.99%和1.99%。
不过,极飞科技对资金需求仍存。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367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极飞科技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45亿元,存在计息银行借款2980万元,应付账款及票据合计为3.32亿元。
现金流承压下,极飞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减少。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4亿元、1.60亿元、1.59亿元、7856万元。
对于研发费用的下降,极飞科技表示,主要是公司重整了研发团队,减少了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公司研发项目更集中于主要农业机器人,导致材料消耗减少。
研发聚焦的同时,公司的产品结构集中化趋势加剧,从收入结构来看,农业无人飞机产品是极飞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来自农业无人飞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8.6%、81.2%、87.8%、89%;销量分别为10324套、10308套、21421套、17692套。
不过,农业无人机的产品销量虽增长,但平均售价却有明显下降。2024年,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产品平均售价4.37万元/台,较2023年的4.84万元/台下降9.76%;2025年上半年均价进一步降至3.75万元/台,同比下滑9.78%。
此次IPO,极飞科技拟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农业机器人产品,以涵盖农作物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升市场份额及知名度,并使其保持在农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地位;扩展公司的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市场渗透率及服务效率;建立新总部,作为公司管理、研发及创新活动的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