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化国企改革、探索品牌连锁经营,到构建农副产品安全信任体系、提升存量资产利用效能,一场聚焦创新与实践,别开生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近日在松江商发集团落幕。商发集团以课题研究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探索,激发集团全员创新精神,打破思维定式,并积极推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不断将“金点子”变成“金果子”, 为松江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城贡献更多“商发智慧”。
课题引领,打破思维定式
“商发的课题研究机制源于2023年集团的全局战略谋划。”商发集团董事长陈朝回顾道,疫情结束后,集团启动谋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当时清晰地意识到,“集团必须精准科学地研判自身现状,找准在松江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核心价值。”
陈朝坦言,松江商发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老牌国企,虽积淀深厚,但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迭代更新,传统运营模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过去,商发更多聚焦于基础性、实务性工作的执行,在主动走向市场,主动探究主动拓展新领域方面,步伐相对缓慢。”
为破解这一困境,集团决定推出“汇智商发”课题研究机制,每两年左右组织一次课题汇报。在选题方向上,不着眼于已经成熟的业务,而是聚焦“未来有可能布局、希望能大力探索突破”的方向。
年初,集团发布九大课题研究任务,本部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公司迅速响应,上下贯通形成合力。历经数月深耕,最终形成12个课题组完成研究并汇报成果,内容覆盖信息化体系升级、存量资产利用效能提升、新生业务“投管运监退”全链条构建、元宇宙与文商旅融合等多个维度。
商发集团的课题研究机制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暗藏“巧思”。对同一个课题,有时会安排两个小组分别研究,让他们在舞台上进行“同台竞技”。“通过内部角逐,既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入正向竞争,多角度探索研究课题。”陈朝解释说。
课题分配采用“集团部门+基层公司”联合承担模式,如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室和云集公司共同组成一个课题组。这种设计既打破了部门间沟通的壁垒,也让总部人员深入基层实践,避免了官僚作风和衙门倾向。
成果转化,激活发展新动能
课题研究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新动能。云城公司课题组研究的“国企体制环境下二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课题,尝试应用于实践。该公司从传统资产出租业务成功转型市场零售,近三年经营收入从1400万元增长到5200万元,实现了从“资产管理者”向“市场经营者”的华丽转身。
中良公司课题组聚焦农副产品“安全健康”信任体系构建,研究成果已融入“松粮大米”品牌建设。公司通过构建“SCPT信任四维模型”,建立三级质量防线,实现生产端车间透明化、消费端全程可追溯、售后端AI客服智能化。“我们与松江区家庭农场种植户建立长期稳固的产销合作机制,依托优质原粮种植基地,从产品源头严格把控品控环节。”课题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松粮大米”品牌已连续多年荣获“上海好粮油”称号,并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双重认证。
经济小区课题组在存量资产盘活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他们跳出了“地段决定租金高低”的传统商业逻辑,研究如何随着企业发展壮大配置不同的空间扶持方案。该思路在小昆山医疗器械注册点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累计为区域贡献税收约2000余万元。
松江商城课题组则瞄准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文商旅体展行业的融合趋势,先后3次分别沉浸式体验了上海展览中心“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之旅、机遇时刻X-META·全感VR乐园以及曜时空VR影乐园,同时与松江联通就“拥抱数字化转型”开展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