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29日获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至2026年力争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等目标。
《工作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2025年至2026年机械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表示,《工作方案》涉及的机械行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约为10%,未来机械行业的“压舱石”作用将更加凸显。
围绕上述目标,《工作方案》明确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机械行业稳定运行,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被置于首位,其中提出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在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清洁能源、农业、建筑、采掘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十五五”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持续拉动农机装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医疗装备等创新发展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械行业70%的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各行业新上或更新改造设备投资,是稳出口主战场。《工作方案》从国内国外两方面,提出5项任务,不断增强机械行业稳增长牵引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对记者表示,机械行业稳增长的关键任务首先是要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一方面,要深挖存量市场潜力。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推进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工业母机、机器人、仪器仪表、农机等领域加快推动产品供需对接。另一方面,则是要培育壮大新需求。根据《工作方案》部署,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扩大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文旅装备、教育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