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广东虚拟电厂建设迎来重要进展:9月10日,2025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正式发布,由广东电网、深圳供电局牵头建设的“南方区域虚拟电厂源荷互动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成功入选;9月19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第一批列入虚拟电厂运营商目录企业名单,共10家企业入选,标志着广东虚拟电厂从试点探索迈入规模化、市场化运营新阶段,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按下“加速键”。
确立虚拟电厂运营管理机制
当前,广东正面临能源转型的新挑战: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成为首个用电负荷突破1.6亿千瓦的省份,新能源并网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型负荷规模快速增长,形成了一张庞大而分散的“能源互联网”,如何让这些零散资源高效聚合并纳入电力市场体系,成为广东电网推动虚拟电厂发展的关键命题。
今年6月底,《广东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交易实施细则(试行)》《广东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了“谁能参与、怎么参与、如何结算”三大问题,为虚拟电厂参与交易明确了规则体系。
虚拟电厂进入市场的首要条件是运营商取得“虚拟电厂身份证”。当运营商获取售电资质后,将软硬件资料打包提交,经广东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资料审核、技术把关及系统对接,再经30天公示通过后,方能领到“虚拟电厂身份证”。截至9月23日,广东已累计公示两批共19家虚拟电厂运营商注册名单。
有了“虚拟电厂身份证”,运营商即可启动资源聚合工作,将分散的代理用户资源进行整合打包,聚合成符合市场交易标准的虚拟电厂交易单元。目前,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已开放发电类虚拟电厂交易单元注册通道。
构建适配不同场景的技术体系
虚拟电厂的关键在于“聚合”与“调控”,而海量分散资源的实时协同依赖可靠的系统支撑。针对负荷侧与发电侧资源特性的差异,广东电网实行分类接入策略,构建适配不同场景的技术体系。
负荷类虚拟电厂接入广东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广东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的大屏上,展示了电网侧与虚拟电厂的系统联调全过程。广东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搭建了虚拟电厂全景应用模块,支持负荷监测、指令下发、响应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首批注册的虚拟电厂运营商已全面联通了运营商侧到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数据通信链路,相当于电网侧与虚拟电厂实现“共享大脑”。
发电类虚拟电厂则接入属地调度自动化系统。今年7月,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发布了《广东电网虚拟电厂并网调度服务指南》,明确了发电类虚拟电厂的调度管理范围、并网要求和涉网性能要求,为虚拟电厂高效快捷并网提供了依据。《服务指南》规定,虚拟电厂按交易单元管理,虚拟电厂以所在现货市场220千伏电压等级出清节点为单位,聚合为交易单元,以交易单元为主体进行并网管理及调度运行,由对应220千伏节点所在地区的地调调管。
打造“三年补贴+实测验证”双引擎
为支持广州市虚拟电厂发展,广州市财政局准备了三年专项补贴,参与有功响应、无功调节、备用服务的虚拟电厂运营商均可以获得一定补贴。广州地区的虚拟电厂运营商不仅可以参与省级电力市场交易,还可以申请接入广州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参与市级虚拟电厂应用,进一步丰富收益渠道。
今年7月底,广州通过虚拟电厂管理平台聚合53个充电站、163个V2G充电桩,开展国内场景最复杂的车网互动实测。这次实测最高响应负荷2.5万千瓦、响应电量5.4万千瓦时。虚拟电厂作为充电桩、车辆对接电网调峰需求的平台,是本次实测的关键。本次活动收益也很明确,每度电放电补贴最高3.5元,这既能提升车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运营商通过虚拟电厂找到V2G资源的市场化运营路径。
下一步,广东电网将持续优化市场规则,让虚拟电厂从“尝鲜”走向“日常”。空调自动调高1摄氏度、电动车反向放电、屋顶光伏多送出一度电……千家万户的微小动作,在虚拟电厂的统一调度下汇入坚强电网的未来场景,将逐步成为现实。
数据来源: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