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9月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超5.4万亿元,是“十三五”的1.6倍。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李国英介绍,“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优化。截至去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水利基础设施也是守护江河安澜的重要屏障。“十四五”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目前,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为成功抵御珠江流域北江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利灌溉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持续强化粮食安全的水利保障。李国英介绍,近5年,结合国家水网建设,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30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配套新建了191处灌区。实施了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断流27年的西辽河、断流26年的永定河等一批河流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的规范化和常态化,累计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有力维护了河湖的行蓄洪功能。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支持地方实施了122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打造了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体系,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比如,浙江安吉的浒溪流域积极推进水旅融合发展,去年浒溪流域收入超130亿元,同比增长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