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29日举行例行发布会,就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人工智能+”行动、“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话题进行了回应。
8月份,我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波动。在消费增速放缓、投资增长乏力、出口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按计划实现,引发市场关注。“从全局全貌看,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说。
从供给侧看,生产平稳增长,制造业、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增势良好。8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9.3%,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增速比上月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从景气程度看,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前8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从前7个月的同比下降1.7%转为增长0.9%,单月增速由7月份的下降1.5%转为8月份增长20.4%。
从需求侧看,政策效能持续显现,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消费方面,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零售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投资方面,前8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5.1%,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1%、28.0%、12.6%,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发展。外贸方面,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出口和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贸易多元化成效持续显现。
李超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并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可以自主感知数据、信息、环境,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决策和执行,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李超表示,下一步,将从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推动市场扩容等方面发力,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
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少民营企业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行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据统计,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我国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企25.4万户。
李超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
“三北”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建设期限最长、规模最大、受益民众最多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对下一阶段推进“三北”工程作出部署。
李超说,《规划》可概括为四个“更加”,即战略目标更加宏大、治理措施更加系统、更加强调因地制宜、治理模式更加多元。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持续稳定的工程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鼓励企业、公益组织等各类主体参与工程建设和管护,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推进工程建设。
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李超透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正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