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树根科技”)上榜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成为亚太地区为数不多连续6年入选的科技企业。
树根科技联合创始人黄路川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使命是“赋万物智能,助工业进步,创社会富足”,树根科技将这一使命深化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中,致力于为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工业竞争提供坚实的底层能力支撑。
截至目前,树根科技已连接全球超25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为数十个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服务范围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站在人工智能革命的前沿,树根科技正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积极探索制造业转型新路径,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方案。
脱离“舒适区”
“工业数据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还可以从中挖到‘金矿’。”黄路川介绍,2015年,海外某大型公司到三一重工推介其工业互联网平台,要价颇高,这样的经历让树根科技的创始团队有了一个新使命——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数据“矿山”转化为驱动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2016年6月,树根科技正式成立,目标是为重工业解决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效率提升的痛点。
“挖掘机一开‘黄金万两’,而一旦停机则损失巨大。”黄路川告诉记者,为保证大型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转,树根科技早期以三一重工的制造场景为“试验田”,专注于设备的远程连接。
2017年至2018年,树根科技的业务范围从“后市场服务”逐步拓展至工厂内的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提质增效;2022年,树根科技的业务拓展到了为企业“智能管理”做助力。
“不做封闭的内部服务商,而要打造一个开放、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科技的目标方向在发展中不断向上、向外延伸。这意味着,树根科技必须脱离“舒适区”,将经过三一重工复杂场景验证的技术与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服务更广泛的工业领域。
打造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在于打破不同行业的壁垒、打通工厂的“任督二脉”。黄路川告诉记者,制造业设备种类繁多、协议标准不一,就像一个地方有着多种不同的方言,沟通起来非常不便,因此,要连通产线上的各个“信息孤岛”,就要建立一套通用的“普通话”体系。
基于此,根云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通过兼容超1100多种工业协议,连接了超25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协议类型超过5000种,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奠定基础。
锻造“炼金术”
湖南长沙,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三一重工18号工厂内,数百台机器设备正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焊接,AGV小车往来穿梭、忙中有序。
这些“钢铁巨兽”顺畅连接的背后,正是树根科技打造的根云平台。基于这一平台,18号工厂的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都已实现“聪明作业”:各种材料在不同工序间“行云流水”般传输,实现“一张钢板进,一台泵车出”。
这一过程中不仅搭载着“智慧大脑”,更蕴藏着“数据金矿”。据了解,该工厂内遍布1540个传感器和200台全联网机器人,每天能产生超过30TB的大数据,“这相当于一座20万人口的县城一天产生的手机网络流量”。
“工业数据中台将设计、制造与服务三大核心环节的数据与业务流程无缝衔接,构建起实体工厂与虚拟工厂之间实时同步、精准映射的数字孪生体系。”黄路川介绍,这一虚实结合的模式,使原本散乱的海量工业数据得以真正转化为可管、可视、可用的数字资产。
当前,树根科技的服务范围正从重工业拓展到众多行业。在天津港,智能调度系统指挥着近百辆电动集卡有序充电、高效作业;在奶牛养殖场,AI工业智慧管控系统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在汽车厂,应用根云平台后,批量报废减少超50%,全年减少加班工时超7800小时……
做“很酷的事”
今年是树根科技成立的九周年,黄路川告诉记者,他们正致力于推进一系列创新探索,在工业智能领域做一些“很酷的事”。
9月11日,树根科技售后服务智能体(Agent)和柔性智能焊接生态平台正式问世。据了解,售后服务Agent致力于破解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柔性智能焊接平台旨在破解高端焊接领域长期被国外封闭系统“卡脖子”的困局,推动制造业向柔性化、智能化转型。
“工业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黄路川表示,跨行业、跨领域的服务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这一能力的提升,愈发依赖于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黄路川说:“树根科技借助海量数据资产构建起的‘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正在推动企业组织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并让机器人更加智慧。公司将继续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帮助更多的传统制造业降低成本、加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