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方案提到,2025至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主要目标是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

此外,方案提出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聚焦挖掘存量市场潜力,培育新需求,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开放合作五项内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核心在于找到拉动内需和提升供给的平衡点。例如,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实施力度,不仅可以为存量市场注入活力,还能推动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和绿色节能技术的落地。

记者注意到,方案还提到要积极出台有利于机械行业稳定运行的政策举措,助力装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运行监测,建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机制。
智能化转型打造机械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新发布的《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记者同时注意到,智能化转型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技术融合、完善标准体系等,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具体来看,方案明确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聚焦三大方向发力:瞄准国家战略攻坚工业母机和智能检测装备;对接民生需求发展智能农机与医疗机器人;布局未来产业攻关高端智能机器人。同时,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与装备深度融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我们要守住制造安全底线,核心技术和产品不被“卡脖子”;高端智能机器人则是布局未来赛道,抢占主动权;再加上大模型、北斗等技术融合赋能,相当于给机械装上“智慧大脑”。

方案还强调了标准引领作用,将完善工业母机、农机装备、基础零部件等技术标准制修订,建设一批智能“母工厂”,推广成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