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北京市西城区举办2025年“‘西’心向企 ‘城’就未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大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一主题,展现西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规划西城区未来三年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大伟,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北京市政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强,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出席活动。
翁啟文表示,希望西城区充分依托国家资源,建立贯通区、街道、园区三位一体的西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整合各类大模型资源,加强大模型技术在产业侧的广泛应用和示范推广,提升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策源地的地位和价值。继续加大产融合作和资金投入力度,发挥西城区金融资源集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今年年初,西城区对标“北京服务”,发布“西心办”营商环境品牌,系统整合为企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级。林剑华表示,“西心办”品牌发布以来,西城区在全市区级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用工、登记财产、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成效显著,也为全市树立了标杆。期待西城区继续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持续深化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服务等方面,再推出一批让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聚焦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优势领域,不断拓展政策的惠及面。
郅海杰表示,下一步,西城区将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构建活力高效的市场环境,深化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打造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塑造智慧便捷的政务环境,营造开放普惠的数字社会环境。
据了解,去年以来,西城区对十余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修订,围绕金融、科技、数据、文化等重点领域,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至2027年,西城区将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项目化、清单式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三年行动方案具体包括:进一步构建活力高效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准入服务,提升数字化建设“一网通办”质效,规范政府采购市场生态。进一步深化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构建智慧透明的监管执法体系,推动信用分级分类与降扰增效,加强金融法治环境建设。进一步打造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深化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加大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力度,搭建高水平国际资源集聚平台。进一步塑造智慧便捷的政务环境,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全链优化提升市政公服效能,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新生态。进一步营造开放普惠的数字社会环境,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产街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产才融合增强人才智力支撑。
此次大会还发布了《北京市西城区促进科技创新及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科创十二条”)《北京市西城区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数产十条”)《西城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文化产业十条”)《西城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西城区支持低效楼宇改造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扶持、国家重大项目参与激励、优化空间供给、强化人才保障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支持方向和创新扶持机制。
此外,大会上西城区在“西心办”品牌基础上,以特色业务服务为引领,以政务办事服务为基础,以15家街道赋能服务为触角,推出了集政企交流、投融资合作、人才服务、业务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1+15+N”营商环境品牌矩阵。其中,“西城企事通”是以全周期贴心陪伴、企业服务“一站通办”为核心的综合性为企服务平台,企业借助平台不仅可以进行政策搜索、政策解读、案例详解、政策兑现的“三维筛选”精准查找,还能通过资源地图进行商务楼宇空间、产业园区、招投标信息、西城教育医疗资源等可视化查询,让企业找资源更高效。
近年来,西城区持续丰富拓展为企服务供给,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无事不扰”监管,非现场监管占比达76%,推行柔性执法,构建“风险+信用”体系,全流程提升司法效率,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服务国内外商事主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