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消费者关切,广州早茶相关规定正在征求意见。
9月29日,在国庆中秋假期到来的前夕,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布公告,公开征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当谈到为早茶设立专项规定有何深远意义时,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2017年到现在,中国餐饮业规模从3.7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约5.5万亿元,餐饮赛道依然非常火爆。各地政府也在打造各自的城市名片,围绕文旅做创新升级,拉动旅游市场内需。为广州早茶这种非遗设立专项规定,是非常不错的举措。
茶位费不能只收钱
第一财经在今年5月就广州早茶消费进行现场走访和报道时,曾有好几位消费者表达了对茶位收费与服务不匹配、预制茶点等现存争议的关注,其中以外地游客最为突出。
当时有几位在广州某茶楼外取号排队的外地游客称,他们提前做了功课,了解到收取茶位费这一模式,确实有支付意愿,但考虑茶点的消费人均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还是觉得茶位费的收取有些贵。
有本地消费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收取茶位费是早茶店铺多年来的惯常操作。老年人对茶楼收取茶位费这一模式接受度较高,支付意愿也较高。但中青年群体对茶位费的价格较为敏感,当就餐选择面比较广的情况下,他不会优先选择去早茶店进行消费。
该消费者强调,希望在收取茶位费的费用时,对应的茶叶品种选择面不要变小,服务员添茶续水的对应服务不要缺位。收取茶位费不能只是收费,然后派发一两小包茶叶给消费者即可,这样的体验并不好,也体现不出叹茶的文化底蕴。
本次意见稿提到,广州早茶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清晰方式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明码标价,明示计价方法,确保店内菜单、价签、自主点餐应用程序等方式显示的标价内容一致。广州早茶经营者收取茶位费的,应当提供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菊花茶等供消费者从中选择,并做好相关茶饮服务。
非现制茶点应差别定价
消费者对预制茶点知情权的讨论,在意见稿里也得到了回应。意见稿提到,广州早茶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菜单上或者以其他显著方式,向消费者明示传统方式制作早茶和非传统方式制作早茶。以传统方式制作的早茶,从制成到食用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此外,广州早茶经营者可以通过设立透明式、开放式、视频监控式厨房或者参观通道等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广式点心等食品加工制作过程。销售以传统方式制作和非传统方式制作的同一种早茶食品,可以实行不同价格。
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意见稿除了回应消费者关切,还提到了要进行“广州早茶经典店”的评定。被评上广州早茶经典店的店铺,由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证书、授予牌匾,并向社会公布。
广州早茶经典店应当在日常经营中提供传统广州早茶。广州早茶经典店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撤销广州早茶经典店名称。未经评定不得擅自标注或者宣传为广州早茶经典店。
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广州早茶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应该是拉动消费、拉动内需、吸引游客,打造地标以及传承广州早茶文化的重要抓手。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大战略的节点下,如何让广州的早茶更加规范化、品牌化运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离不开地方政府对广州早茶政策红利的加持。
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从去年开始,广州早茶市场呈现出“文艺复兴”的趋势,即在连锁早茶品牌遍地开花的基础上,部分主打茶点现制、工艺守古法的早茶老品牌开始受到了市场欢迎。
今年,广州有几家老字号早茶品牌,在沉寂很多年后,迎来“重生”。例如,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办的惠如楼,以及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曾与莲香楼、陶陶居、荣华楼并称“广州四大茶楼”的云香楼,还有建筑前身为1919年创立的大三元酒家的丘大三元酒家。大三元酒家曾在20世纪20年代位列广州四大酒家之首。
“到店的客人更倾向于吃到现点现做的点心,口感上会更好一些。对应地,点单到上餐之间的等待时间会稍微长一些,我们也会跟客人说明这一点。”广州银灯食府管理人员曾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对已制作好的餐点会有时间上的管控,超出规定时长的餐点会进行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