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30 15:31:11 股吧网页版
人民会客厅 5G-A与AI融合加速解锁产业新价值
来源:人民网

  2024年,“5G-A商用元年”与“AI入端元年”同步开启,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与市场驱动的联合作用下,5G-A与AI的深度融合持续走深走实。

  目前,我国5G-A网络覆盖300多个城市、套餐用户突破3000万户,支持5G-A的终端数量超1亿部。同时,融合过程面临需求语言对齐难、标准不统一等挑战。

  近日,多位业内嘉宾做客《人民会客厅》,从通信、AI、运营商、设备商等不同视角,共探技术融合的现状、机遇与破局之道。嘉宾们在对话中表示,当前5G-A与AI融合已进入实质性突破阶段,在网络建设、技术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成果显著。同时,催生了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应用,未来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潜力巨大,但仍需产业链各方协同破解技术与生态难题。

  突破:多领域显现融合新成果

  当前,5G-A与AI的融合已摆脱初期探索“试错期”,在网络建设、运维优化、消费体验、产业协同四大维度形成突破,四位嘉宾从各自领域分享了具体成果。

  作为融合发展的“根基”,网络建设的规模化推进为AI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给出核心数据,国内5G-A基站数量突破60万个,覆盖300多个城市,30余个城市推出专属服务套餐,“双万兆”能力实现商用,通感一体、智能调度等关键技术落地。“这些基础建设让5G-A从‘技术概念’变成‘可用网络’,为AI应用提供稳定连接支撑。”

  在网络运营层面,AI的赋能让效率提升成效显著。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刘光毅介绍,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等伙伴,在网络全流程嵌入超200种AI应用场景:“故障排查、载波关断等操作实现自动化,10086语音服务全量AI接待;通过AI预测网络业务分布,基站节能效率提升15%以上,江苏徐圩石化基地用5G-A+AI监测管廊,建设成本降低85%。”

  消费端是技术融合最贴近民众的“感知窗口”。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用三组数据展现渗透速度:移动终端AI月活用户从1亿级跃升至12亿-13亿级,超PC端规模;AI原生终端出货4亿部,70%新终端支持AI;AI相关网络流量增长近1000倍。“现在人和AI的交谈时间已超过微信沟通,消费端应用从‘尝鲜’走向‘日常’。”杨骅补充说:“AI芯片5G-A手机规模量产,运营商资费从‘流量计费’转向‘差异化速率+服务权益’,能更好匹配细分需求。”

  除了基础设施与运营层面的成果,AI应用落地的痛点也在5G-A的支撑下逐步破解。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刘航欣表示:“用户觉得‘AI不够智能’,核心是‘决策上下文不足’,而5G-A能实时传输多模态数据,让AI获得完整决策依据。比如家庭机器人通过5G-A传回环境状态,可动态调整动作避障,而非机械执行预设程序。”

  场景:多领域孕育融合新潜力

  随着5G-A“连接能力”与AI“智能能力”的双向赋能,从工业生产到家庭生活,从交通出行到医疗服务,多领域的场景落地案例不断涌现。

  工业领域是5G-A与AI重塑生产模式的核心“战场”,也是当前落地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杨骅以联通-格力“黑灯工厂”为例:“8万平方米厂区内,5G-A连接全流程设备,AI优化流程,生产效率提升86%,缺陷率控在万分之一以下。”

  在消费与家庭场景中,融合技术让“智能交互”更贴近自然需求,逐步改变生活方式。曹明以智能玩具创新应用为例表示:“现在不少玩具厂商推出内置AI的产品,这类玩具能与儿童对话交流、引导学习。”曹明介绍,AI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刘航欣则聚焦多终端适配的实际需求,补充了技术落地的关键细节:“未来家庭机器人形态各异,5G-A可当‘翻译官’,将AI‘避障’指令转化为不同机器人的执行数据,确保精准操作。”

  此外,交通、医疗等行业也正借助5G-A与AI的融合,分别向“车路协同”新阶段迈进、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问题提供新路径。杨骅举例:“藏区远程医疗系统靠5G-A传数据、AI辅助诊断,缓解资源不均。中国移动与药企合作的AI质检方案,还让中药生产效率提升23.47%。”刘航欣则表示,“未来‘AI医生+远程机器人’可服务基层,但需5G-A优化‘算力卸载’,延长机器人续航至1小时以上。”

  破局:多维度探索融合新路径

  尽管5G-A与AI的融合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仍需跨越需求差异化、技术不同步、生态不开放等多重挑战。

  技术标准不统一是首要难题。刘光毅坦言:“远程机器人需200Mbps上行,智能表计仅需低带宽,需三方共定需求标准。”曹明提出“Agentic over NR”共识:“明确人机交互时延400-650毫秒,上行带宽增速3倍于下行,推动端管云协同。”刘航欣认为:“需制定AI数据交互标准,解决工业、医疗数据格式不兼容问题。”

  网络适配能力不足是另一大核心挑战。刘光毅介绍了企业实践:“中国移动通过700兆、2.6G等多频段协同提升能力,构建‘需求-感知-调度’体系,优先保障机器人作业的低时延。”杨骅表示:“网络需内嵌AI引擎,华为AgenticRAN方案已实现效率提升30%,中国电信的智算单板还将故障响应缩至秒级。”

  生态开放是保障融合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刘光毅表示,“中小企业缺乏网络调用渠道,建议建开放平台,让开发者直接使用低时延等能力。”杨骅提出:“要‘需求牵引’技术,工业需高可靠就优化抗干扰,医疗需隐私就嵌入AI加密。”

  刘航欣介绍:“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正联合运营商测试‘远程机器人遥操’‘无人区巡逻机器人’等场景,希望通过技术迭代和生态协作,让AI真正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场景’,成为每个人都能触手可及的服务。”

  曹明则分享了华为的未来规划:“将围绕‘1+5+X’的方向推进生态建设,‘1’即推动AoNR产业共识落地,‘5’是聚焦人、家庭、交通、行业、物五大典型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X’则是与产业链伙伴共建AI应用生态,开发学习、康养、办公等领域的智能应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