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基础,水源地就不基础”,这是全球包装饮用水品牌验证过的“市场心经”。法国品牌以阿尔卑斯山冰川融水为卖点,强调“经过15年自然过滤才被采出”;斐济品牌则借助“火山岛深层水”的概念,常年在美国高端水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天然水源不仅是自然馈赠,还是水企的品牌故事,更是产业链最稀缺的资产。
如今,类似的逻辑正在中国上演。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水”“天然水”的需求提升,国内包装水企业不再满足于讲口感故事,而是把目光投向山林深处。
9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国内饮用水品牌“取水胜地”——吉林长白山。在这里,众多国内外知名饮用水品牌都在周边“寻水”建厂。在包装与营销之外,供应链上游,围绕山林深处优质水源的竞争也已开始。

水源地附近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王紫薇摄
把水里的矿物质都去掉,反而会增加疾病发生风险
一方面,城市自来水供应必须保障“龙头水”的安全;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饮水的诉求正在发生转变,从追求解渴到追求健康,从注重包装营销到回溯源头品质。饮用水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
“健康应该是一种高于安全的、良好和积极的生命形态,不仅仅限于虚弱和不得疾病。基于这个理念,我们觉得健康饮水应在原有传统基础上提升。”在《财经智库》于长白山水源地发起的“走进生命之源——品质革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表示。
舒为群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由于土壤的过度耕种、化肥的长期使用、食品精细加工等原因,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处于隐性饥饿状态。什么是隐性饥饿?就是人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这种“隐性饥饿”将增加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主要来源于天然食物。但舒为群列举美国学者2018年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显示,1914年至2018年,超100年的时间里,卷心菜、莴笋、土豆、菠菜等人类主要食用蔬菜中,钙、镁、铁这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含量下降了80%~91%。“形象比喻是,100年前人类吃一颗苹果得到的镁,现在要吃6颗苹果才能得到。这主要是蔬菜、粮食等农作物的质量,尤其是矿物质含量急剧下降所致。”
因此,含有天然矿物质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价值尤为宝贵。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王紫薇摄
“水里的矿物元素有疾病预防作用,当把水里的矿物质都去掉,反而将增加疾病发生(风险)。”舒为群再次强调,“水是每天唯一稳定大量摄取的食物,水对人体矿物质的补充,具有日积月累、积微成著、聚沙成塔的效应。只要坚持喝好水,对我们的健康就一定有持久的显著影响。”
“从健康的角度,首先要选择优质水源地;其次是要对水进行科学处理,尽量保持有益矿物质、优化钙镁比例;尽量控制涉水材料的微塑料颗粒、可溶性微量有机物、有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释放,瓶装水和桶装水还要注意安全储存。”舒为群分享道,还应提倡科学饮水,足量饮水,常喝慢喝,不要暴饮狂饮。
浅地层自涌易污染,水源地保护是“喝好水”关键
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味道吗?在小红书平台,有网友发帖询问:“真的有人能喝出矿泉水的味道吗?”这则帖子引来超5000条评论。有网友说,好喝的水自带一丝甘甜。
舒为群表示,矿泉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TDS)是影响水口感的原因之一,国内厂家生产的矿泉水大部分是低矿化度水,TDS大多低于500毫克/升,这种浓度范围既能带来矿物质营养,又使得矿泉水的口感容易被接受。
吉林大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肖长来则强调,长白山水资源充沛,大气降水源源不断流入有孔洞裂隙的浅色玄武岩,形成优质的矿泉水。特殊的火山地质与超过80%的森林覆盖率,造就了水质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泉水不涸、口感柔和的天然禀赋。这类地质环境对水企而言,就是稀缺资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王紫薇摄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源自长白山”会成为国内诸多中高档包装水的广告词了。在市场上,各大饮用水品牌争相加码,希望当长白山水源的“搬运工”,包装水市场也因此开始从营销“卷”向“水源地”。
长白山周边的靖宇县、安图县、抚松县等,聚集了恒大冰泉、泉阳泉、统一“爱夸水”、韩国农心“白泉水”、雅客“长白甘泉”、融创冰泉等水企工厂。农夫山泉更早一步布局,在靖宇县建立了12条产线,厂区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成为当地最大的包装饮用水企业之一。
近日,记者探访位于抚松县的长白山脚下一个备用水源地取水点。从路边下车步行20分钟,穿过树林,顺着河流才能抵达。泉眼处,汩汩流水从石头缝里涌出,四周被围栏与监控设施保护,上方建有遮雨房顶,旁边还有专人巡逻。工作人员介绍,即便是备用水源,企业也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不对游客开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王紫薇摄
肖长来告诉记者,长白山的矿泉水源自浅地层自涌,易被污染,所以水源地保护工作尤为关键。
一定要限量开发,留住生态容量,而不是盲目全量开发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金生认为,当前,美国包装饮用水的收入占比保持稳定增长,其包装水消耗量是中国的4至6倍,且水质优良。我国现行包装饮用水标准已实施10年,未来我国饮用水消费水平将逐年提升,包装饮用水(尤其是矿泉水)市场有望持续繁荣,其消费量还将迎来进一步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延吉和白山等山区的总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8.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开采不足1亿立方米,说明区域开发潜力依然可观。
“比如,靖宇县白浆泉(取水权)曾经被拍卖,拍了数亿元。这个泉流量也是非常大的,一天流量2.8万到3.6万立方米,但是去这个泉得走一段十分难走的路。泉的源头在茫茫林海中,你会看到一股清泉流出来,面向源头时看到那泉仿佛是一个水池,但一转身在你面前却呈现出滔滔江河,非常令人震撼。”肖长来说,
长白山还有很多天然泉水藏在人迹罕至、未经探寻的自然秘境。“森林里还有更多的泉眼没有调查,因为有自然保护区不能随便进,即便让你进去也有风险,有各种野兽,(容易)迷路,找不着。在评价时进行了均衡分析。”肖长来说。
水源地不仅是叙事资产,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试金石。肖长来强调,对长白山天然水源的开发必须有度,“利用量应控制在总量的40%~50%,既要考虑生态用水,也要考虑气候不确定性。一定要限量开发,而不是盲目全量开发,一定要留住生态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