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媒报道,随着美国近年来频繁介入全球多地局部冲突,五角大楼的弹药储备告急,“萨德”拦截导弹的库存“低得令人无法接受”。
知情人士透露,五角大楼正敦促导弹供应商以“极快速度”将产能提高一倍甚至四倍,尤其是加大12种关键武器的产量,以应对与其他大国的潜在冲突。
“弹药加速”
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美方新一轮关键武器增产行动,始于6月五角大楼召集美国主要武器制造商举行的一场圆桌会议。
当时,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美国多家武器制造商高管,以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齐聚一堂。
据悉,与会厂商被要求详细说明,如何在未来6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里采取行动,将产量提高到目前的2.5倍,并提出吸引私人资金及将技术授权给第三方生产的方案。
随后,美国副防长费因伯格亲自领导“弹药加速委员会”(Munitions Acceleration Council),每周与相关企业高管召开电话会议,监督增产进度。
五角大楼发言人帕内尔表示,特朗普和赫格塞思正在探索非常规方式,扩大军事实力,加快弹药生产。这是国防工业“领头羊”与五角大楼高层官员合作的成果。
一些知情人士称,该委员会重点关注五角大楼为应对与中国的潜在冲突而准备的12种武器,包括“爱国者”拦截导弹、远程反舰导弹、“标准-6”导弹、精确打击导弹和联合空地远程导弹等。
其中,“爱国者”导弹成为优先采购项目,因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难以满足全球激增的需求。
本月,美国陆军刚刚授予该公司近100亿美元合同,用于2024至2026财年生产近2000枚“PAC-3”导弹。五角大楼希望其每年生产同样数量的“爱国者”导弹,相当于现有产量的四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言人表示,正探索加大对“爱国者”导弹生产的投资,预计未来几年产量将超过既定目标。
除导弹本身,增产行动还涉及供应链优化和第二来源开发。
比如,五角大楼要求波音增加导弹前端导引头产量,该环节已成为“爱国者”导弹生产瓶颈之一。
波音今年夏天加快订单规划,并完成约3200平方米工厂的扩建。公司发言人表示,导引头月度交付量已创新高,并计划进一步提高产量。
快速消耗
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军方一直担心自身军火生产能力不足。拜登政府曾在2023年启动激进行动,计划两年内将炮弹产量提高至原有6倍。
时任副防长拉普兰特称,俄乌冲突敲响警钟:“我们让生产线停摆,看着零件过时,供应商被整合甚至倒闭。”
然而,即便美军加快生产步伐,库存紧张问题仍然严峻,尤其是“爱国者”等拦截导弹正在乌克兰防御中快速消耗。
今年6月,特朗普政府制定了同样激进的弹药生产目标,包括陆军计划到2026年每月生产超过10万发155毫米炮弹、全年总产量超过100万发。
但紧接着,美国便在以色列与伊朗的12天冲突中发射数百枚导弹,进一步加剧库存压力。
难以兑现
不过,尽管五角大楼力图大幅增产,一些参与其中的美国政府内外部人士仍认为,“多倍速”目标不太现实、难以兑现。
时间方面,组装一枚导弹的全部周期可能需要长达两年;而测试与认证新供应商的武器安全性,也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资金方面,特朗普政府7月推动的“大而美”法案额外提供250亿美元,用于为期五年的弹药项目。但分析人士认为,要实现五角大楼的增产目标,还存在数百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美国弹药专家称,军工企业不会凭空生产武器,必须等政府签署合同、提供资金支持,“不能只是空谈”。
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国防承包商表示,他们已开始增加工人、扩大工厂,为可能的需求激增做准备。
但仍有一些供应商难以达到新目标,也不敢在政府还没出资金前大量下单。
尽管如此,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仍“野心勃勃”称,五角大楼将采取更多措施提升产量,并计划对采购方式进行“实质性大规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