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华中科技大学、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 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分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会上发布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5)——长江经济带“两山”转化高质量实践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由中国经济信息社、长江智库编辑部联合编制,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历史节点,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开展“两山”转化实践的重大时代意义,生动展现了沿江各省市在“两山”转化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创新性探索。
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长江经济带“两山”转化政策支持体系。2016年以来,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召开的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施政方针,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门出台的系列政策,构建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统一的政策体系。
在实践层面,蓝皮书基于深入调研,总结了沿江各省市推动“两山”转化的三大有效路径。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通过“借绿生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聚绿成金”,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江生态经济体系。三是推动多方协同,开展推动跨区生态治理和产业合作,通过“护绿换金”,实现资源整合、产业梯度协同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还从国际国内双重视角阐释了长江经济带“两山”转化实践的重大价值。在国际维度,蓝皮书称,长江经济带作为全球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巨大、发展活力强劲的大河流域之一,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高水平保护支撑了高质量发展,不仅丰富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智慧、输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案,还为大江大河流域治理与绿色发展提供了示范。在国内维度,蓝皮书强调,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其生态地位与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在此开展“两山”转化实践,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与激活绿色发展动能的关键之举。
面向未来,蓝皮书从智库角度提出四点建议,包括立足资源禀赋优化生态关联产业布局、统一长江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建立健全多层次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建立“两山”转化的统筹协调机制。
据悉,此次发布的蓝皮书是中国经济信息社开展长江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之一。未来,中国经济信息社将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的资源和平台优势,与长江高端智库联盟单位携手开展调查研究,持续助力长江流域“两山”转化高质量实践。(米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