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临近,从超市里被鸡蛋礼盒填满的购物车,到水产档口前忙碌的挑蟹身影,再到熟食礼品堆头中的菜肴礼盒新品,今年双节消费市场呈现出诸多新亮点——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产地等具体属性,比以往更会、更懂“吃”;供给端以细分化产品和多元化场景服务提升顾客体验,满足“面子”与“里子”的双重需求。
双节提振鸡蛋消费需求
“月饼太甜、保健品又会被家里长辈说乱花钱,还是鸡蛋礼盒实在。”9 月下旬,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物美超市内,消费者孙先生的两辆购物车被五个鸡蛋礼盒与两个牛奶礼盒堆得满满当当。他告诉新京报记者,鸡蛋礼盒已成为其近几年走亲访友的必备品,“日常能用,礼盒看着也大气,有过节的氛围感”。以往常选正大、德青源等知名品牌的他,今年在店员推荐下尝试了物美自有品牌 “缤纷田园”,“想看看超市自有品牌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品质”。
鸡蛋的旺盛需求在半月前就已显现,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的北京市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第0913-0919周),鸡蛋价格指数上涨6.79%。相关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国庆、中秋“双节”效应提振鸡蛋消费需求,加之鸡蛋期货价格持续回升,鸡蛋批发价格保持恢复性上涨。
节庆销售对品牌供应链来说也是一场小考。鸡蛋品牌黄天鹅近日发布发货公告称,随着节日临近,订单量大幅增加,生产与物流配送可能面临一定压力,近期购买的订单,有可能会出现发货延迟的情况。品牌将加快处理每份订单,若假期出行,为保障顺利收货,建议提前至少1天调整礼品卡配送日期。
菜肴式熟食玩出新花样
“今年猪肉价格不贵,马上放假了,来买肘子、排骨的人明显变多,备货也比以往多一些。”9月28日,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位肉档老板李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伴随国庆中秋假期来临,猪肉消费迎来小高峰,近期自己的档口每日能卖八扇左右的猪肉(一扇猪肉指半头猪,重量通常在80-100斤之间),比平常多了两三成。礼盒装也成热门,在多家超市线下及线上小程序中,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龙大肉食、鹏程、大红门等品牌均推出鲜肉组合生鲜礼盒,满足家庭集中采购需求。
北京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伴随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北京新发地市场已做好供应保障准备,以市场化推动为主,强化产销衔接。蔬菜供应充足,环首都基地耐储存蔬菜常态化储备不低于10万吨,每日交易量达2万吨。水果日交易量1.3万吨。节日期间肉类供应量较平日增加20%-30%,生猪日交易量约2000头,羊约1800头,牛约150-160头。
更引人注目的变化发生在熟食区,物美超市的一块“中秋游园会”的宣传牌下,熟食礼盒堆头足有一人高,既有北京特产烤鸭、熟食肉品套装,也有盐渍的深海金枪鱼、采用罐头工艺的松茸炖大鹅、鲍鱼炖土鸡等产品。“往年觉得熟食礼盒没新意,今年这些新品让我想试试”,消费者刘先生说,自己此前很少买熟食礼盒,今年却被这些 “现成硬菜” 打动。

采用罐头工艺的菜肴熟食引起消费者关注。新京报记者王思炀摄
主营熟食业务的中华老字号天福号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熟食产品在现代家庭消费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不再只是单纯为了应急或者利于携带的方便食品,而是日益成为周末家庭聚餐、平日晚餐加餐等场景下的“品质硬菜”。双节前的9月,天福号还在山姆渠道推出了天福号港式脆皮烧肉,构建“老字号+新渠道”的熟食消费新范式,精准切入当下的消费升级浪潮,满足了更多家庭对美味与效率的双重需求。
鲍鱼、海参等高端食材迎来小旺季
节前,水产市场也忙得不可开交。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水产档口内,两个店员一位在接采购电话,另一位则在给现场的顾客捞螃蟹。“秋天正是吃蟹的季节,最近梭子蟹卖得不错,大闸蟹节前也有不少客户来问情况”,该水产商户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中秋本来就有品蟹习俗,再加上蟹和“谢”同音,很多客户在自己这里订购了螃蟹礼盒,放假前最后一周订货量比前期多了三成左右。国庆、中秋期间,预计来现场挑蟹的顾客也会不少,“大概率要多出一倍不止。”
盒马水产采购相关负责人此前也对外表示,南北螃蟹消费各有侧重,北方消费者更青睐梭子蟹,南方消费者则更偏爱大闸蟹。今年,盒马分区域就近运送来自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产地的梭子蟹,并在江苏大洋港、连云港,山东烟台、威海,辽宁丹东等建立起了梭子蟹暂养基地,保障节假日期间梭子蟹的稳定供应。
据北京新发地介绍,今年新发地水产品采用“产地直供+大型集散市场调运”双结合,以小批发形态为主,海鲜与淡水水产均有。国庆、中秋前,水产海鲜日交易量超2000吨,涵盖鲍鱼、海参、梭子蟹、大闸蟹、带鱼、海白虾等热门品类,大黄鱼、即食海参等大单品精品礼盒走俏。
社区生鲜品牌钱大妈表示,为满足消费者对高端水产品的需求,线上商城在双节前开始销售鲜活波士顿龙虾(400-500克)、鲜海参10头装(500g)等产品。就价格而言,凭借自身稳定的供应链管理,高端水产价格相对稳定。在北京水产商户王先生看来,每逢春节、国庆,帝王蟹、波士顿龙虾销量都不错,餐饮客户订货量加大的同时,仅看散客采购,帝王蟹每日也要较以往多出六七只。
高端食材的消费热不仅停留在鲍鱼、海参、帝王蟹等水产层面,也体现在滋补品的采购中。有永辉超市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近两年以来,消费者对食品的选购愈发注重其健康属性,除关注一些产品是否减盐、减糖外,对滋补品也有了更多需求。今年永辉推出的健康礼盒团购中,包含了阿胶、花胶、即食燕窝、西洋参、蛋白粉等多类礼盒,“问燕窝的人最多,送女性客户的话,阿胶、花胶也是热门选择。”盒马生鲜线下门店的“盒补补”区域也有店员介绍,今年国庆,除即食燕窝、铁皮石斛、人参礼盒外,石斛茯苓绿豆沙、燕窝粥等将滋补食材和主食结合的产品销量也不错,后者预算更少、食用方式简单,年轻人选的多。

小预算滋补食品获关注。 新京报记者王思炀摄
兼顾“面子”与“里子”
与往年相比,今年节庆市场产品更加向精细化、细分化方向发展。肉品礼盒也获得许多消费者青睐。新京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看到,今年的肉品礼盒从肉品类别、形态上有了更多精细分级,如北京二商肉食集团不仅推出了以精品猪肉、无抗猪肉、黑猪肉为区分的多个大红门礼盒套装,还推出了由去皮五花片串、猪梅花肉串、羔羊排串等组合的烧烤套装礼盒。
产品设计与体验的延伸,也成为品牌吸引消费者的关键。中式滋补品牌小仙炖今年推出 “月满安康” 中秋限定燕窝礼盒,将非遗缂丝传承人陈文创作的 “缂丝月满安康图” 印在礼盒上,并拍摄了中秋情感大片、携手米其林星厨打造景德镇中秋宴。小仙炖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以燕窝为代表的中式滋补品在节庆市场获得青睐。天猫健康《2024健康礼赠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72%的18-44岁人群将健康属性列为节日礼品首选。在“送健康”成为共识的基础上,叠加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的产品,更能够打动消费者。燕窝行业当前的核心也是把握住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进行价值创新。产品、内容、场景的多维发力下,中秋燕窝礼品系列上线后很受欢迎,当前销售也整体符合预期。
童伟也指出,结合北京新发地节前销售情况来看,节庆食品消费展现出两大趋势。一是消费者的产品选择更加多样化。许多消费者的节日采购清单不再是只买海鲜或只买水果礼,组合更加多元化,可能来一次就会带蔬果、肉品、月饼、茶叶、文创产品等一起离开。二是精细化程度提升,无论是从企业采购角度还是消费者自采角度,包装精致且规格统一的礼盒类产品需求较往年更多,兼顾“面子”与“里子”。这其中既有大单品精品礼盒,也有含8-10种产品的混装礼盒,按品类来看,月饼礼盒、海鲜礼盒、水果礼盒最为畅销。同时,消费者在选购时更青睐核心产区与头部品牌产品,如选购海参时会明确询问货源来自长岛、獐子岛还是其他产区,愿意为优质产地产品支付溢价。
在此基础上,地方特产也成为本次国庆中秋假期消费的一大特色。今年,北京新发地全国名特优精品厅产品阵容扩充至6000余种,涵盖湖北腊肉、云南云腿月饼、黑龙江椴树蜜、东阿阿胶、长白山人参、中宁枸杞等地方特产,七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其余为经过其他权威优质认证或市场需求度高的预包装特产食品。老家在外地的消费者在北京也可以找到家乡味道。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饮食安全与节约不可忘
节庆期间,无论居家休息,还是外出旅行,都要注意饮食安全与营养健康。为此,9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饮食安全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要选择新鲜干净食材,尽量不购买、储存易腐败变质的食材,避免接触活畜禽,远离野味,不采不食野生蘑菇。在家做饭之前、期间和之后,都要用干净流动的水洗手,厨房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或消毒;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或盛具要分开。加工食物时,要烧熟煮透。
同时,要增强节约意识,根据家庭就餐人数确定食材量和制作量,既保证新鲜又避免浪费。如果确实吃不完,可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注重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多样、荤素搭配、谷豆混吃、蛋奶兼顾、果蔬充足,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均衡供给。
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则发布了海鲜提示,建议消费者选购时认准正规市场,优先选择来源可靠、储存达标(如冷藏或冰鲜)的海鲜,一旦发现有异味、腐败迹象,果断放弃。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野生捕捞的产品,降低食用风险。
海鲜买回家后,若不立即烹饪,要尽快冷藏或冷冻,通过低温抑制细菌繁殖。烹饪时务必确保海鲜彻底加热、熟透,才能消灭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及寄生虫(卵)。处理生鲜海产品后,要及时洗手消毒,方可处理其他食材。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厨房台面、水槽、地面的残留物,防止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