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前,深圳线下消费再度“上新”。
9月30日,深圳湾万象城二期正式营业,拓竹全球首家3D打印旗舰店、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启幕。本月12日,京东MALL深圳首店也在南山正式营业。
两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均位于深圳国际商圈“后海—深圳湾商圈”。加上此前开业的K11 ECOAST、太子湾VILLA,今年后海—深圳湾商圈已新开4家新型商业综合体。
今年3月,深圳市商务局发布《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2025-2035)》规划了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将后海—深圳湾商圈明确为“中长期潜力培育的世界级商圈”。
一般而言,世界级地标商圈的商业体量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服务全球超广域性和全国广域性消费人群,是一座世界级城市的缩影。
对标四大国际商圈,深圳如何后来居上?
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必然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考全球四大国际商圈——日本东京银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英国伦敦牛津街、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经验,其共同特征便是聚集了90%以上的世界一线品牌。
知名的世界级消费品牌,今年正在深圳加速上新。名店布局集中,不仅形成了差异化消费业态,更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购物体验。
5月底,位于深圳南山区蛇口半岛南部的太子湾VILLA开业,至今已引入Malbon中国总部、比音勒芬全球先锋旗舰店、Pinarello深圳首店等高端运动品牌,构建起集专业装备、定制课程与社群活动于一体的运动生态圈。同时,项目引入米其林星厨餐厅、黑珍珠榜单名店等餐饮品牌,让深圳的高端消费场景更丰富。
9月30日,深圳湾万象城二期正式开业,该项目是深圳第二个重奢购物中心。项目空间总规模达15万平方米,与项目一同入驻的则是300个国际品牌,包括POLORALPHLAUREN、ALLSAINTS华南首店等50余家国际轻奢及设计师品牌。
深圳正加速优化国际消费环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报告》提出,拥有数量众多的国际品牌是衡量城市零售资源整合力的关键指标。
其中,满足入境人群等国际化客群消费需求是重要指标之一。今年上半年,深圳出入境人数已达1.3亿人次。谁能把握入境游客购物需求,谁就能将客流量转换成消费增量。
国际消费环境同步调整。比如在深圳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今年启用了离境退税代理点,叠加蛇口邮轮母港离境退税点,南山区成为深圳首个拥有两个离境退税口岸的行政区,同时设立了深圳湾万象城、K11 ECOAST、万象天地三个“即买即退”退税点;南山区离境退税商店数量高达371家,进一步完善了国际消费服务配套。
不过,让后来者弯道超车的,不仅是名品店的引入,更是深圳独有的稀缺业态——科技新消费。
9月30日,两家全球首店在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开出。
其一是荣耀阿尔法全球旗舰店,包括AI体验区、YOYO体验区等场景化模块,将“AI赋能生活”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进店即体验”的具象场景。这不仅是该品牌希望“与顶级品牌为邻”,更是希望在大湾区核心地段与高端消费群体对话,推进品牌高端化、全球化战略。
其二是拓竹全球首家3D打印旗舰店,可体验3D打印沙盘、由28台3D打印机组装而成的巨型培养皿、精心布置的“胶佬空间”和儿童书房、具备可编程功能Cyber Brick的3D打印火车等。
更早前,今年7月,全国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小米之家融合店开业,小米SU7全系车型、AI眼镜等前沿科技产品与“人车家全生态”场景深度融合,涵盖手机、家电、智能家居等产品。
9月12日,京东MALL深圳首店以“家场景”为核心创新亮相,打造了30余个沉浸式主题体验区,在咖啡工坊学习手冲技巧,在美食工坊体验厨具性能,各类生活电器通水通电免费试用。
此外,深圳还坐拥全球范围内面积最大的大疆旗舰店、华为智能生活馆等科技消费地标,深圳人才公园等地也布局了无人机外卖等体验场景。
科技名品正在成为深圳消费的名片。采访期间,记者遇到美国一所大学建筑专业的学生。他谈到,机器人在建筑中非常重要,所以他选择利用假期,专门来深圳看一看。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认为,科技型商业项目的密集落地与“科技回归都市”趋势相伴生,助力深圳从传统“卖商品”向“卖体验”“卖创新”升维。以科技赋能消费体验的模式,正成为深圳区别于其他城市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仍以境外为例,纽约第五大道商圈伴生与硅谷齐名的“硅巷”,成为科技回归都市的经典案例,这些公司带来的大量年轻人才聚集,也助推了该商圈保持活力。科技与金融类公司集聚可为商圈带来新活力。
深圳作为“创新之城”,以南山区后海-深圳湾商圈为代表,该区坐拥大量金融和科技企业总部,今年更是新增了小米深圳国际总部、抖音后海总部等,形成一个“十分钟总部圈”,且在不断上新。
今年4月,美国知名网红“甲亢哥”在深圳南山体验了诸多科技文旅项目,比如坐着比亚迪仰望U7、和机器人斗舞等,进一步带动了深圳科技消费引流。
实地走访中,有许多外籍游客向记者表示,正是看到“甲亢哥”们在深圳的旅行体验,希望来深圳深度体验一番科技文旅项目。
《世界消费中心城市报告》显示,“消费兴趣点”是吸引消费者到访的重要因素。
“穿上深圳校服的奶龙也太可爱了!必须来打卡!”9月27日,深圳校服版奶龙在K11 ECOAST亮相后,立刻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不少深圳潮人专程前来拍照,让这个IP打卡点成为商圈的“流量密码”。
年轻的深圳一直不缺“顶流IP”:人才公园的卡比兽、后海汇的小黄人、深圳湾万象城“戴珍珠耳环的猫咪”LUNA……这些IP形象不仅为商圈吸引了大量人流,更塑造了深圳年轻、新潮的消费氛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深圳除了以IP打卡营造消费兴趣点外,也在通过营造共同兴趣、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凝聚高净值、Z世代、科技爱好者、艺术社群等特定圈层,提供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引爆更多潮流消费。
比如太子湾VILLA瞄准高端运动与滨海休闲客群,引进了JCC国际当代首饰艺术中心、Flying Blind、诗在、松永等设计集合精品店,通过“精选买手制”与个性化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滨海零售购物体验。
K11 ECOAST连接艺术与文化爱好者,开启全新海滨艺术文化生活。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端午假期期间,项目推出的装置现代舞《开启》为其首日吸引了20万人次客流。
京东MALL吸引科技发烧友和Z世代,项目推出电竞节、活力邻里生活节等活动,结合打卡装置、NPC互动、魔术及养生体验等形式,让儿童、白领、银发族等不同群体都能找到乐趣。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认为,深圳线下商业的引流模式正在从1.0时代“单店引流”(依赖首店等单一品牌)升级至2.0时代的“生态引流”,一方面以圈层化商业业态集聚吸引垂直客群,另一方面则是将消费场景与周边环境联动,形成兼顾多重效应的消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