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里,智能机器人精准“避开”蔬菜,把农药只打在杂草上;温室大棚里,机器人“驰骋”于复杂地形,将上百斤的作物搬运到指定位置;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无人机高效巡田,让种植户“足不入田”就能获知水稻生长情况……
日前,在浙江德清举办的2025年首届智慧农业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国这一领域的创新创业团队共同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农业科技的“盛宴”。
除草、搬运、巡田是农业生产中极耗人力的环节。此次大赛设置对靶施药除草机器人、温室搬运机器人、巡田无人机3个赛道,吸引26家企业、17家科研院校等55支参赛队报名。

在比赛现场的对靶施药除草机器人。新华社记者韩佳诺摄
安徽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广泉带来了对靶施药除草机器人。
“我们的参赛机器装配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精准变量喷雾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遥控控制系统以及变量喷头等,不到1分钟就能作业1亩地。”秦广泉介绍,这台机器在越需要精准施药的地块省药越多,比传统施药方法省药30%至80%。
此外,这台机器配置自主研制的在线混药技术装置和双喷雾系统,可自动喷施相应浓度的不同农药,这不仅进一步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助于延缓杂草抗药性的发展。
“这项技术原先被国外垄断,要么不卖给我们,要么价格太高。我们从2017年开始自主研发,近两年开始规模使用,成本大幅下降。”秦广泉说,企业未来要继续在操作更便捷、成本更低的方向上加大研究力度,努力研发出更实用的智慧农业机器人。
在温室搬运机器人比赛现场,记者看到,一个个参赛机器人能自己认路、自主避障,把上百斤的农资农产品稳稳当当送到指定地点。
浙江杭州神农氏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搬运无人车,融合了多领域自主研发技术。
“在具体的农事环境中,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机器具备环境感知、厘米级自主导航、自主避障等核心能力,可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指定任务,可广泛适用于番茄采收、农资运输等多个场景。”公司总经理于东辰说。
北京农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郭大方介绍说:“此次大赛,我们带来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温室搬运机器人GHBOT-02,采用低成本2D激光雷达的重定位技术,将硬件成本较传统3D激光雷达降低90%以上。”
记者在赛场了解到,除了运送物资,不少搬运机器人还能在多个农业生产场景大显身手:例如装上喷药机就变身喷药车,装上机械臂可以入果园摘橙子……
在巡田无人机比赛中,无人机展示了快速测量场地面积和识别作物的能力,以及通过多光谱成像显示作物生长趋势的本事。
“我们的无人机能通过激光测距确定目标田块经纬度,其精度达到了厘米级。”来自浙江金华的参赛队员说。
专家介绍,在这次比赛中,无人机通过巡田,获知地块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出具田野情况的“处方”,提示农户有哪些问题需要处理。五六十亩田的巡田工作,以前至少需要一个人力忙一整天,巡田无人机能在10分钟左右完成,极大提高了效率。
“本次大赛不仅是农业领域的一次创新盛会,更是展示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成果、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孔德栋表示,可以想见,未来智慧农业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