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025世界粤商大会在广州开幕。走进白云国际中心的粤商特色产品展,可见湛江遂溪的一夜埕金鲳鱼、梅州平远的紫灵芝养生茶、江门新会的陈皮颈康灵膏……来自县镇村的特色产品,与一旁的智能机器人同样吸睛。
“最开始我们只做陈皮,这几年逐渐形成研发、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养生茶饮、陈皮酵素等各类精深加工产品畅销大湾区和全国各地,充分带动了当地就业。”如新宝堂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张瑜真所说,创新产品出圈的背后,是一个个正在崛起的县域特色产业。“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县域经济拔节生长。
2023年以来,广东省工商联以“百会助百县万企兴万村”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引领广大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主动投身这场城乡融合的“大会战”。数据显示,目前全省2066家商会与109个县(市、区)、854个镇、1105个村结对共建,投资金额超356亿元;11688家民营企业结对8992个村,投资164.3亿元。
29日下午,粤商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题会在世界粤商大会期间举行,来自梅州、阳江、茂名、清远、云浮、西藏林芝的有关负责人向现场300多位民营企业代表推介投资环境,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温氏集团”)、广东省数字产业联合会分享助力“百千万工程”案例。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心在致辞中表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广东聚焦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统筹县域经济、乡镇联城带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同时也为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广大民营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地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在“遍地是老板”的广东,县域如何打造更强的吸引力?政策红利是打动企业的第一印象,交通与区位优势意味着更快的市场响应,完善的配套设置、持续的创新生态等要素也缺一不可。会上,梅州、茂名等地的推介人纷纷亮出“家底”,以综合优势争取青睐。
“我们现在正在大力实施‘免费梅州’的政策,给来到梅州的投资者、创业者提供免费生产、免费创业、免费办公、免费展销、免费住宿。”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蒋鲲在推介时提到的“五个免费”,让现场民营企业家频频点赞。
不只梅州,前来推介的各地市都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茂名设立了超20亿元产业基金扶持企业发展,同时,佛茂产业协作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茂名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卫华介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茂名享受广东省、佛山市对口帮扶与茂名本地激励政策的叠加红利。茂名还是粤东西北首个实现商事登记智能审批的城市,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
除政策外,成熟的产业配套与专业化园区平台成为吸引项目落地、培育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作为广东第一电力能源大市,阳江有广东首个获国家能源局批复的绿能示范产业园,在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方面,已形成从装备制造到运营维护的完整产业链。”会上,阳江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波重点展示了阳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孙波介绍,除新能源产业外,阳江还建成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不锈钢生产基地;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70%,出口量占全国85%,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刀剪之都”。同时,阳江还在布局商业航天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等新兴领域,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成熟的产业配套为企业落地提供了“拎包入住”的便利,日益完善的交通基建则为企业布局市场按下加速器。“如果广州企业来阳江考察一趟,回去后还赶得上喝早茶。”如孙波推介时所言,随着梅龙高铁、广湛高铁、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粤东西北地区与大湾区、珠三角及全国的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其产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打开交通路线图,梅州凭借梅龙高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生活圈”,并依托综保区与国际陆港实现“海铁联运”;广湛高铁通车在即,广州阳江将实现1小时直达;清远凭借“半小时到白云机场、24分钟高铁至广州南”的区位优势,可作为大湾区辐射内陆的首选地;深南高铁将于2027年建成,届时云浮将实现“县县通高铁”目标……不断织密的交通将为落地企业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拓展市场腹地。

此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林拳还分享了该行支持县域发展的金融实践。据介绍,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聚焦重点平台、区域、产业、领域、产品,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据透露,该行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和“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制造业贷款余额达823亿元。此外,涉农贷款余额1353亿元,不断强化普惠金融担当。
民企将产业链深植县镇村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县镇村上演蝶变。17个区、2个县(市)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3个镇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124个镇入围全国千强镇;乡村振兴“百花齐放”,现代农业产业园快速发展,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2.5%。
其中,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不仅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强链补链,也有效带动农户融入现代化发展进程。
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茂名市工商联主席、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旺在会上介绍,欣旺达积极布局电白电子信息产业园,不仅投资建设欣旺达电白基地,还扮演“链主”角色,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集聚,好力威、富佳达等配套项目入驻,百强、长盈项目顺利投产,深圳英飞拓、今天国际、信立科技等项目即将动工,另有7家企业的PCB线路板生产项目初步达成意向,计划投资合计超23亿元。
“欣旺达将依托运用基地,打造岭南制造、绿色制造的标杆,推动零碳工厂数字化管理落地,让科技成为建设、信誉、经济的关键变量,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科技动力。”王明旺说。
近年来,茂名电白积极拓展开放合作渠道,规划建设总面积约7.32万亩的多个专业园区,包括电白电子信息产业园、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等。据悉,2025年1至7月,电白产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88亿元,同比增长35.30%。
“我们探索的‘政银企村’共建模式,构建了长效合作与利益联结机制,其核心就是让政府、银行、企业、村集体四方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收益共享、联农共富。” 温氏集团董事会秘书、集团副总裁蒋荣金在会上分享了这一助力壮大集体经济的“温氏方案”。
据介绍,该模式下,温氏集团则作为经营主体,可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比例提供无息借款,村集体和农户通过自筹资金入股,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将产业扎根在县域,将收益留在了村中。目前,温氏股份在云浮市参与的16个此类合作项目已全部投产,年产值高达15亿元,成功助力全市522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达标。
作为整合各方资源的平台,商协会组织正成为连接优质企业与县域需求的重要纽带。广东省数字产业联合会执行会长、中健领航(广州)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锡佳表示,联合会坚持“区域加领域”办会思路,凝聚数字产业力量,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他透露,联合会已与梅州平远等地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并积极发动会员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在连南、海丰、清远等地落地了一系列乡村建设、产业帮扶项目,累计投入超数千万资金,以平台之力引导技术、资本和项目流向县域,激发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民营经济力量不仅有力推动了广东本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将“百千万工程”的辐射效应延伸至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发展改革委李寅表示,作为广东省对口支援的重点地区,西藏林芝依托独特的高原气候与自然资源,在广东多年的援藏支持与粤商企业的积极参与下,逐步形成了以特色生物、农牧产品、藏医药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