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9月30日讯(记者李明明)又一家机器人企业按下赴港上市的 “启动键”。
近日,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珞石机器人”)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拟通过18C章程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珞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深耕“机器人+AI”融合创新,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与规模化落地,并覆盖工业、商业和医疗等领域。
珞石机器人总部位于山东,并在山东拥有设计年产能约5万台的自有工厂,在北京、东京、上海、深圳设立了机器人研发中心,研发人员80%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多数来自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院校。
据称,珞石机器人是国内少数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企业,按2024年销量计算,珞石的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国内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在全球制造商中排名第七,其客户覆盖较为广泛,包括小米、歌尔股份、法雷奥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珞石机器人今年推出的新产品轮式双臂机器人进驻小米YU7汽车焊装车间,珞石NB220系列220kg大负载工业机器人主要负责智能质检,覆盖全车身尺寸测量,检测精度达0.01mm。同时,珞石自研xCore控制系统解决了复杂路径下工程师的调试难题。
据珞石机器人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王少飞介绍,目前,珞石工业与协作机器人系列化产品,负载范围覆盖3kg至220kg,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工业制造领域以及商业、理疗等多元场景。公司累计装机量超4万台,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企业客户,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工业生产对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日益迫切,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需要机器人具备更安全、更灵活、更易用的特性,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的出现,是满足人机协作需求的起点,但生产生活中仍有大量难以实现真正应用的场景,比如工业生产中的精密装配、康美理疗中柔顺人机交互、医疗手术中精密操作......这些新的场景需要更新的机器人技术来解锁。
在此背景下,珞石新一代柔性协作机器人,通过赋予机器人智能力觉与视觉,使原来示教-执行的开环执行过程,变为能够与环境动态交互的智能闭环执行过程,达到与环境及人安全、准确交互的目的,将机器人拓展应用到更广阔的场景中。
珞石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庹华,1983年5月出生,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读研期间曾在摩托罗拉、IBM、索尼研究院实习,毕业后进入爱立信;2010年离开爱立信后转入工业机器人领域,随后任职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2015年,庹华与曹华、韩峰涛在北京共同创办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并任CEO,现为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通过直接、间接及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控制公司超30%的表决权。
近几年,公司营收增长较为显著,其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53亿元、2.67亿元、3.25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1.76亿元,同比增长50.0%。
但是净亏损持续扩大,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38亿元、1.57亿元、1.92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0.9亿元,累计亏损额为6.77亿元。
截至2025年9月递表前,珞石机器人累计完成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梅花天使创投、清控银杏、顺为资本、深创投、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的上市热潮正加速向港交所汇聚。从兆威机电、三花智控、石头科技、埃斯顿等早已扎根A股的 “老牌力量”纷纷启动‘A+H’双平台布局;与此同时,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斯坦德等新兴势力也密集递表,集体冲击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