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保险行业进入起步期,创投浪潮掀起,随之诞生了一大批保险科技公司。根据行业媒体保观发布的《中国保险科技十年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成立了92家保险科技企业,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行业也备受资本青睐。上述报告显示,从2015年起,保险科技赛道的投融资活动活跃度明显提升,这一年的投资交易量达到142笔,同比增长168%。
白鸽在线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成立,公司专注于数字化风险管理,向政府、企业用户提供场景化风险管理和定制化金融服务。在白鸽在线创始人涂锦波看来,“保险不该是低频的奢侈品,而应是高频的生活必需品”,通过科技手段,将保险产品变得碎片化、及时化、场景化,让保险实实在在下沉市场。
回顾国内保险科技十年的发展,保险科技经历了起步期、爆发期和高质量发展期三大阶段。如今,AI等前沿技术正以系统性重塑者的姿态,深度改写底层的运行逻辑,保险科技行业正在迎来关键的技术革命。
涂锦波向新华财经表示,白鸽在线的核心壁垒是构建在场景深耕、科技赋能和生态共创之上的应用壁垒,是由场景、数据、技术与商业闭环四者相互作用、循环增强所形成的动态护城河。
让保险下沉市场
新华财经: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您二次创业和此前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何选择了场景险这一细分赛道?
涂锦波:首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选择”,主要出于工作调动与个人生活的平衡考量,2004年,我从世界500强企业辞职开始创业,选择了服贸业和大健康领域,但过程充满了迷茫与不确定性;二次创业是“主动选择”, 2015年,我意识到互联网保险是个新风口,基于过往的保险从业经验,加之内心坚定确信,因此二次创业如期开启。
选择场景险这个赛道,就是希望白鸽在线能作为“场景方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数字链接器”,让保险实实在在下沉市场,为社会大众获得保险保障提供新方式、新途径,透过科技力量参与社会化管理,解决社会大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新华财经:在这次创业过程中曾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涂锦波:选择创业本身就是选择了一种挑战与创新并存的工作方式,需要持续应对各种变化。我在创业初期制定的“三三战略”,也就是三个三年规划,这是发展当中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而未知的变化才是企业生死存亡的挑战。
首先,创业初期,“既懂保险又懂IT”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是面临的首要挑战。这迫使白鸽在线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自建团队,自主培养所需人才。
另外,市场认知与模式验证也存在较大的挑战。当时,白鸽在线提出的“碎片化、及时化、场景化”的保险理念属于市场创新,大部分人对这一全新模式并不理解和认同。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教育,证明这一模式的价值。
同时在数字经济场景下,技术创新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这也就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将创新的保险产品与具体场景结合,确保合规运营且快速响应。
打造场景、数据、技术与商业闭环的动态护城河
新华财经:目前,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请问您如何看待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白鸽在线当下的市占率表现?
涂锦波:竞争激烈是好事,其实大家分蛋糕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依托平台流量拓展业务;有的精耕细作聚焦垂直领域;有的专攻技术单点优化流程。而白鸽在线专注于场景化的技术研发与生态合作,通过SaaS+服务与场景方深度绑定,构建涵盖衣食住行医商学用等9大生态场景,以此理解和解决各个细分领域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
目前白鸽在线提供的场景险解决方案覆盖70多类场景,在中国第三方场景互联网保险中介中排名第一,但是市占率的增长空间很大,市场对数字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产生了全新的风险管理需求。
新华财经:白鸽在线将自己定义为一家保险科技公司,您可以具体谈谈公司的“科技赋能”吗?那相比于同行,您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涂锦波:白鸽在线的“科技赋能”贯穿于产品设计、风险定价、核保理赔、服务体验等保险全流程,其核心是让保险变得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更普惠。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技术平台和六大核心模型上。例如,金融MaaS模型平台,该平台构建了“数据-算法-决策”的闭环生态,利用AI和大数据构建动态风控模型,实现了从风险感知、预测到控制的闭环,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风险定价精度。
白鸽在线的核心壁垒是构建在场景深耕、科技赋能和生态共创之上的应用壁垒,是由场景、数据、技术与商业闭环四者相互作用、循环增强所形成的动态护城河。
上市是又一次出发
新华财经:今年来,保险科技公司扎推冲刺上市,白鸽在线也递交了港股上IPO。那么您可以讲讲公司赴港上市的考量因素以及未来的资本路径规划吗?
涂锦波:我认为上市只是阶段性任务,更是企业的又一次出发,主要基于多重战略考量,同时结合未来发展需要。
首先是进一步补充研发资金,加速技术商业化:通过AI向保险行业赋能,白鸽在线自研的保险行业决策模型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并且有望在今年向市场推出基于多模态的智能保险顾问以及智能理赔客服等AI产品。
其次是拓展更多元化的高价值场景,捕获更具价值的产业数据和风险画像;同时有利于加速科技出海战略,将我们在国内验证成功的“应用壁垒”进行战略性升级与跨地域复制。
新华财经:从相关财报数据来看,公司2022年-2024年收入稳步增长,但期间尚未实现盈利,您认为公司的业绩拐点何时到来?未来3–5年主要的财务预期指标是什么?
涂锦波:公司2022至2024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近50%,在今年突破10亿级大关,这是公司新场景开拓与场景裂变的双引擎驱动的成效,随着公司边际收益的提升,我们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转正,加之以数据价值为核心的Maas服务正式面向市场,今年有望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关于未来3-5年主要的财务预期指标,一方面是透过场景的渗透与裂变,营业收入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毛利率将显著改善与提升,随着MaaS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和高价值场景业务增加,未来的毛利率将实现很大的体现;此外,收入结构更多元化,数据服务与技术产品的市场化输出,相应的收入占比将有所提升,从而实现多元化的收入,并不断优化净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