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30 22:06:10 股吧网页版
“市市通高铁”省份已达11个:辽宁晋级东北破零,下一个在西南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史航

  9月28日,历时4年多建设的沈白高铁开通运营。

  沈白高铁跨越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省南部,线路起自沈阳北站,经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延边自治州,终至长白山站。

  这一高铁线路的开通不仅让抚顺正式接入高铁网络,也让辽宁进入“市市通高铁”俱乐部,成为第11位成员。

  沈阳为何在高铁建设中领跑东北?地处东北亚枢纽位置的辽宁,如何能在高铁的助力下更进一步?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评论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辽宁省率先在东北地区实现了‘市市通高铁’,主要源于其区位枢纽、产业基础与战略定位的重要支撑。”

  在他看来,这对于助力辽宁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综合交通运输门户枢纽,重塑区域经济地理,吸引要素回流,破解人口外流困局,乃至发展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与内陆市场的衔接纽带,推进高质量发展,都意义重大。

  连通东三省

  实现“市市通高铁”,对辽宁和东北地区有啥好处?

  从最近通车的沈白高铁来看,促进文旅发展的野心显而易见。

  在沈白高铁开通之前,从沈阳到长白山需要乘坐普通列车约8小时,沈白高铁开通以后,这一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53分,实现朝发夕归,京津冀到长白山的时间也将进入5小时以内。这不仅促进了到长白山旅游的方便程度,也将沈阳东部与长白山旅游带连接起来,为抚顺、本溪等地的文旅资源盘活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沈白铁路的通车串联沈阳故宫、长白山等文旅资源,将沈阳至长白山车程缩至不到2小时,可以激活‘东北沿边黄金旅游线’,带动避暑康养等业态。”解筱文说。

  从产业上看,此次沈白高铁的通车终结了抚顺不通高铁的历史,有“煤都”之称的抚顺曾是新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后因资源枯竭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高铁的开通有望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或将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带来发展新机遇。

  解筱文认为,沈白高铁的通车,进一步打通了辽宁向东连接长白山、珲春口岸的通道,构建起陆海联动的开放格局,又打破抚顺、通化等城市交通瓶颈,推动矿产、生鲜高效外输,促进“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强化东北东部客运环线与京津冀、环渤海的联动。

  辽宁实现“市市通高铁”,不仅有望带动省内的城市发展,也将辐射吉林和黑龙江,对东北地区的联通起到促进作用。

  据《沈阳日报》报道,沈白高铁通车后,将与京哈、沈大、沈丹、长珲等铁路共同形成东北东部地区快速客运铁路环线,辽吉两省“C”形通道变“O”形闭环,东北高铁网完成历史性“合龙”。

  高铁网络“合龙”后,东北三省在人口流动和货运等方面的一体化程度有望进一步加深。

  据统计,黑龙江和吉林往辽宁流动的趋势明显。在现住地为辽宁的人口中,五年前常住地为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数量占据前二,高铁网络的完善有望进一步促进东北三省人口流动。

  从货运上看,辽宁大连港承担了东北地区96%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转运任务,丹东内贸海运逐渐成为连接东北与沿海地区的重要纽带,铁路网络的完善也有助于东北地区的“出海”。

  “高铁网络为东北转型注入新机遇,由此释放的既有铁路货运能力,可更好将东北腹地的钢材、粮食等大宗物资通过丹东港、大连港实现‘海铁联运’,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和周转效率,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供了支撑。”解筱文说。

  他还指出,通过高铁快运网络,可推动高铁生鲜冷链业务发展,特别是高铁急送、宠物托运、轻装行等新兴物流业态发展。

  “米”字型高铁网络

  东北三省的高铁建设,辽宁一直走在前列。

  早在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建成通车,这条由秦皇岛站至沈阳北站的线路设计时速达250公里,是中国铁路高速化的开端之一。2007年,链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辽宁省大连市的哈大高铁动工建设,是世界首条高寒高铁,沿线冬夏最大温差超过70。

  经过近20年发展,辽宁陆续开通哈大高铁、盘营高铁、沈丹高铁、京沈高铁等线路,到了2018年,辽宁高铁里程已突破2000公里,一度位列全国第一。至此,除抚顺以外,辽宁其他城市均已开通高铁。

  抚顺之所以迟迟未能跨入高铁时代,环境和施工难度是原因之一。沈白高铁路段地质条件复杂,需穿越长白山支脉11条断裂带,跨越辽河、松花江、鸭绿江三大水系80余条河流,桥隧比高达78.4%。

  截至目前,随着沈白高铁的通车,辽宁省铁路总里程达到6998公里、高铁里程达到2387公里,分别位列全国第六位、第九位。

  高铁网络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辽宁省的区位条件和战略定位。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综合交通运输门户枢纽”的建设目标。其中提到要“衔接京津冀、哈长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辐射省内重要节点城市,构建“双核两轴四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从辽宁省的高铁线路图里,这样的战略定位清晰可见。若以沈阳为中心来看,辽宁省的高铁线路呈准“米”字形分布。

  “米”字的西南侧,有京哈高铁和沈秦客专联通京津冀,使东北地区直通内陆腹地;米字的南侧,是哈大高铁、沈丹高铁让省会沈阳与海洋和港口相连;米字的东北侧,京哈高铁一路北上,促进辽、吉、黑三地联通;米字的西北侧,新通客专连通沈阳与通辽,打通了内蒙古东进辽宁的快速通道。

  如今,沈白高铁的开通补齐了“米”字的笔画,填补沈阳东向高铁空白,使其省会沈阳拥有了7个方向的“准米字形”高铁网,成为东北三省与京津冀地区、内陆腹地互联互通的枢纽门户。

  下一个“市市通高铁”是贵州

  辽宁之后,下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可能是哪?

  目前来看,贵州有望成为下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近日,贵州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的最后一个项目——盘州至兴义高速铁路正式进入静态验收阶段,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在今年11月底通车,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

  除此之外,山东、浙江、陕西也都开启了“市市通高铁”的最后一步规划。预计在3年内,这3个省份也将加入“市市通高铁”俱乐部。

  当前,“市市通高铁”的建设趋势,正从中部和东南沿海逐渐向西部、东北亚等地区拓展。

  解筱文认为,从全国趋势看,“市市通高铁”向中西部扩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体现。“贵州与辽宁虽分别面临岩溶地貌、高寒地质挑战,但均以政策驱动和技术突破为支撑,前者侧重西部陆海新通道与绿色经济,后者聚焦东北亚枢纽与产业协同。”

  解筱文认为,当前全国高铁网络向纵深发展,高铁将从“骨干网络”向“毛细血管”升级,在促进区域协调、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他强调,在其他省份推进“市市通高铁”时,需注意避免盲目求快,科学规划,防止过度投资导致债务风险;注重生态保护,平衡建设与环保的关系,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强化运营可持续性,提升利用率等方面问题。

  “这一过程中,需平衡好建设成本与长期收益,注重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让高铁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 ‘金色纽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