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30 23:01:20 股吧网页版
酒业转型调整期的本质是什么?重点在哪?中酒协宋书玉给出4个“关键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酒业迎来了一个以韧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的新增长周期。

  这个转型调整期,转型的本质是什么?调整重点在哪里?

  9月29日,一年一度的2025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多家头部酒企、众多产业大咖共话行业发展未来。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本届酒博会期间举办的2025中国酒业发展大会上表示,面对宏观经济周期起伏与产业内部日益加剧的差异化竞争,产业亟需实现转型——从依赖规模扩张的放量增长模式,转向注重效率与创新的结构增长路径。中国酒业的未来,在于以“重构”破局,以“创新”驱动,以“文化”引领,以“协同”共生。

  产业重构

  产区集群化发展已成共识

  “消费市场正经历从'量价齐升'到'价值升维'的转型。”宋书玉表示,当存量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分化、渠道冲突等矛盾不断升级,当产能过剩与需求放缓、消费场景弱化与增长压力不断升级,必将倒逼全产业链系统性重构。

  而在他看来,这场价值重构涉及产品、渠道、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等多个层面。

  消费需求层面,是从量到质的重构,更加注重品质、个性化和健康化。

  产品价值层面,是从“产品交付”转向“体验共创”的重构,结合了产区、文化、服务构建综合价值。

  品牌建设层面,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满足需求多元。

  渠道层面,从压货、铺货到数智化精准触达。

  厂商关系层面,从零和博弈到价值共同体,厂商共同制定市场策略,协同服务消费者。

  “过去以香型为核心的价值表达,正转向以产区生态为基础、文化符号为纽带、风味个性为重点、场景服务为延伸的立体化构建。”产区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产业共识,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区标准制定、产区品牌共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创新驱动

  个性化表达正构建新的表达体系

  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在风味科学研究中,精准追踪风味物质的生成路径与转化规律,实现对酒体风味轮廓的定向设计与精细调控,为产品个性化与高品质奠定科学基石。

  在产品结构方面,以标准化技术创新引领产业产品创新,正在满足多元化需求。加快与国际接轨,引导产业聚焦酒体风味创新与品质提升。“品牌+风味”个性化表达,也正在构建更具识别度和消费共鸣的品质表达体系。

  在消费创新上,深度挖掘消费者偏好与市场趋势,赋能精准营销策略的制定;同时,通过沉浸式体验、社群运营的深度互动以及数字化渠道的拓展,重构酒类销售生态,有效触达并连接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文化引领

  通过“活态传承”驱动价值升级

  宋书玉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通过“活态传承”实现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驱动产业的价值升级与品牌跃迁。

  “具体而言,文化创新拥有多维度的实践路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传统酿造非遗技艺的系统性保护与活态传承;其次,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将酿酒工艺、历史遗迹、地域风情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的文化消费新场景,让消费者感知酒文化的魅力;再次是着力塑造具有高辨识度和情感共鸣的“酒文化IP”,通过挖掘历史典故、地域特色或工艺精髓,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叙事体系,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

  他还特别谈到了中国酒文化的全球传播。应当摒弃生硬的灌输,转而采用更富感染力的国际化表达策略。比如借助“场景化”营造,强化“体验化”互动,让国际消费者通过参与、感官品鉴等方式,深度领略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韵味与东方美学的魅力。

  协同共生

  构建协同增效的“价值共同体”

  中国酒业是万物共生的生态网络,社会关系、厂商关系、媒体关系都必须建立在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荣”的竞合发展之上。

  宋书玉认为,厂商关系重构则是中国酒业生态协同的关键。要构建“价值共同体”,形成创业共同体、致富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生命共同体。通过渠道模式创新、供应链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实现厂商协同增效。

  而诚信体系建设是生态协同的基础。通过建立全流程可追溯体系、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市场监管机制,重塑消费者对酒类产品的信任。“中国酒业诚信体系”通过严格准入、动态管理、全程追溯,构建起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诚信体系,为产业树立标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