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30 23:27:41 股吧网页版
芯耀辉董事长曾克强:以高速接口IP破局 筑牢中国芯片“技术底座”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操子怡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操子怡)“没有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接口IP就是所有数据的高速通路,现在半导体IP里,接口IP是发展最快的。”近日,芯耀辉董事长曾克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底座”,半导体IP相当于芯片设计的“积木”,通过知识产权授权或版税模式提供给制造、设计、封装各个环节使用,能极大降低芯片设计的难度、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2020年,芯耀辉在上海成立,公司专注高速接口IP业务,成立至今已获得红杉、高瓴等一众机构投资。自成立以来,芯耀辉累计融资规模已超20亿元,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

  4月10日,证监会披露了关于芯耀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公司正式开启上市进程。近期,技术背景出身的芯耀辉董事长曾克强,以及芯耀辉总裁兼CTO李孟璋接受了记者采访,围绕公司业务展开交流。

  聚焦高速接口IP:卡位AI时代核心赛道

  在中国半导体IP市场中,按市场份额划分,CPU类和高速接口类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其中,ARM在CPU类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新思科技(Symopsys)则在高速接口类市场占据首要位置。

  曾克强介绍,近几年,随着国产半导体替代逻辑越发清晰,一批从事半导体IP业务的厂商相继涌现,芯耀辉也正是在这时诞生。“和国际半导体IP厂商相比,我们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储备、生态协同能力及产业链配套等维度。”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发布的《中国半导体IP产业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到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创下历史新高;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78%,仍展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

  曾克强说,随着人工智能、5G通讯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发展,数据交互和处理需求日益增大,这就要求芯片间的连接速度更快、带宽更高。他表示,当前接口IP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5G通讯、消费电子领域,未来工业场景、家庭场景的机器人领域也有望迎来爆发。“我们专注于提供专业性强、高性能的芯片连接解决方案,希望在向高端市场跨越的过程中,与国内外其他企业共同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曾克强表示,当前接口IP是半导体IP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品类。从数据来看,全球半导体IP产业的产值复合增长率约16%,其中接口IP的增长率达到20%以上,而芯片设计行业的增长率只有10%左右。“CPU IP增长率早有放缓趋势,五六年前我就观察到,它的增长率大概只有5%,半导体IP产业的增长,主要靠高速接口IP拉动,背后核心驱动是智能时代的数据井喷需求。”

  据介绍,目前芯耀辉在国内接口IP领域市占率超过1/3,而在先进工艺的高速接口IP方面,公司占到了国内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份额。

  本土化优势构建行业信任壁垒

  曾克强和李孟璋在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公司都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加入新思科技的时候是2000年,那时候IP业务还没开始,我算是见证了新思接口IP业务的一路崛起。”曾克强说。

  2020年,恰逢半导体行业迎来政策机遇,两人预判到接口IP业务的市场潜力,一拍即合在上海创立芯耀辉。

  当时国内半导体IP细分赛道的专业人才稀缺,“批量招到合适的人很难,专业人才缺口大,可我们又要覆盖多条产品线。所以在设计阶段,我们就思考能不能用一套比较融合的架构,去支撑更多产品的开发。”李孟璋回忆。

  他表示,随着产品初步获得市场认可,叠加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趋势,公司获得了更多合作契机。“通过合作,客户不仅采用我们的产品,也认可了团队的专业能力。同时我们帮助客户实现产品量产,且量产性能表现优异,比如在中芯国际取得的成功,使得后期的代工厂更愿意选择芯耀辉作为合作伙伴。”

  当前全球半导体接口IP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化、国外厂商主导的格局。新思科技、ARM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生态优势和规模效应,占据绝对龙头位置。

  行业机构IPnest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前四大半导体IP厂商的市场集中度从前一年的72%提升到75%,其中排名第一的Arm在近9年时间整体业绩增速为124%,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新思科技和楷登电子(Cadence)增速均超过300%。

  曾克强表示,接口IP对半导体产业至关重要,客户选择IP厂商时需承担极高风险,因此更看重厂商的技术积累和过往成功案例。“由于IP直接决定芯片成败,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厂商更易获得客户信任,这也导致行业容易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

  不过他也提到,中国市场有个显著特点,客户迭代速度快,更愿意尝试新应用,这就要求本土厂商在快速交付的同时保证设计质量,还要针对本土市场做定制优化,提供更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跨国企业的IP业务,早期更多围绕大客户需求展开,国内中小客户只能被动跟随。而我们的产品是100%贴合本土需求开发的。”曾克强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