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近日联合发布的《“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以基础设施一体互通、联运组织一体协同、标准规则一体衔接、联运数据一体共享、市场培育一体联动为重点,“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到2027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
集装箱铁水联运是指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结合的运输模式。2025年4月,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1335万TEU(标准箱),占全国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的4%。
一位港口企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铁水联运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超20%的占比相比,中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4%的占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是由于港口基础设施仍待完善,铁路专用线进港比例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是港口和铁路企业在服务标准、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双方利益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铁水联运的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今后3年将加快集疏港铁路建设,推进铁路和港口堆场共享,畅通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推动内陆场站体系建设。具备条件的新建或改扩建集装箱港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配足到发线、装卸线,推进铁路深入码头堆场。推广宁波舟山港穿山港站、广州港南沙港南站等经验,拓展堆场共享、设施共用、一体运营、智能化管控等应用模式。
在推进标准规则一体衔接方面,《行动计划》还提出,加快软联通协同融合,完善铁水联运标准体系,推进港口铁路协同发展。
在推进铁水联运过程中,打通信息流成为关键。上述港口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铁水联运涉及到港口、航运、铁路、海关、口岸等多部门,相关业务之间未搭建统一的交互平台,导致铁水联运过程中信息共享程度较低,难以实现业务环节的互联互通。
针对这一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加快铁水联运信息互联互通。推动铁路、港口、航运、货代等企业依法依规在市场化原则下建立稳定可靠信息系统交互和数据开放机制,开放订车订舱、车次航期、到发站(港)、场站作业、定位轨迹等信息,推进货物动态全程追溯,提升港铁协同和联运服务效能。到2027年,实现重要铁水联运港口企业相关系统联通铁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