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随着A股的走强和债市的走弱,前三季度基金发行呈现权益产品回暖、债券基金遇冷的现象。公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基金发行呈现"总量扩容、结构分化"的显著特征。按认购起始日计算,今年以来全市场共计发行新基金1138只,同比增幅达31.87%。这一增长态势背后,既得益于A股回暖带来的权益投资热情升温,也反映出公募机构在产品布局上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响应。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毫无悬念地成为发行市场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全市场共发行权益基金823只,占新基金发行总量的72.32%,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占权益基金总量的78.25%。受益于A股市场持续回暖,主要指数震荡上行,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股票型基金发行迎来"井喷":今年以来新发股票型基金高达644只,占新基金总量的56.90%,同比增长96.34%。
在各基金类型中,FOF基金成为今年以来发行数量增幅最大的品类。尽管其发行总量仅49只,占全市场的4.31%,同比大增113.04%。
指数型投资同样掀起发行热潮。在今年新发的644只股票型基金中,指数型股票基金达到623只,占比高达96.74%。这一现象背后,是被动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以及ETF等指数工具在资产配置中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尤其是行业主题指数基金,成为投资者精准布局细分赛道的重要选择。
与权益类基金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QDII基金和债券基金发行遇冷。受A股走强叠加海外市场高位震荡的影响,QDII基金今年以来仅发行13只,同比下降50%。
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随着资金向权益市场迁移,债券基金发行也出现下滑:今年以来发行债券新基221只,占总量的19.42%,同比下降17.54%。
此外,混合型基金发行略有降温,今年以来发行195只,占总量的17.14%,同比小幅下降2.99%。
从发行主体来看,今年以来公募机构参与新基金发行的积极性较高,共有128家公募有新基金发行记录,占比达78.05%,意味着近八成公募机构在今年进行了产品布局。
不过,公募机构间的发行数量分化明显:过半公募机构发行新基数量少于5只,仅61家公募机构新发基金数量不少于5只,其中37家新发基金数量不低于10只,头部效应凸显。
具体到公司层面,富国基金以51只的新发数量位居行业首位,华夏基金和汇添富基金紧随其后,均发行45只新基,易方达基金以42只位列第四。此外,永赢基金、鹏华基金、南方基金和万家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今年新发基金数量均不少于3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