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稳居36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首,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是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并跑领跑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创新力量积聚成势,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结出的硕果,也为全球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高度评价。近年来,“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不断标注中国科技的新高度。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从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到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中国科技强国根基更加夯实,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日益成为高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者。
中国创新的“加速度”,离不开坚实的政策支持和丰沃的培育土壤。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2497亿元,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厚蓄动能。从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到持续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向企业开放政府应用场景,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超50万家,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创新主体的茁壮成长,为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必将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中国创新的“磁吸力”,离不开开放合作的鲜明底色。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始终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迄今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通过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全面布局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加快铺就合作创新之路,中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德国《经济周刊》文章指出,中国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外国投资的多样化需求,鼓舞着外国投资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将以创新跑出的“加速度”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携手各国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创新网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