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朱峰
9月30日,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越亚半导体”)提交招股说明书并获受理。公司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12.24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招股书显示,越亚半导体主要从事先进封装关键材料和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IC封装载板和嵌埋封装模组,是国内最早生产IC封装载板的大陆企业之一,是全球首批利用自主专利技术“铜柱增层法”实现“无芯”IC封装载板量产的企业,也是国内率先完成FC-BGA封装载板研发并顺利投入量产的本土厂商之一。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67亿元、17.05亿元、17.96亿元和8.1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1.88亿元、2.15亿元和9147.31万元,业绩波动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税收优惠对公司盈利水平影响较大,占比超过两成。报告期各期,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总额分别为4451.85万元、6156.61万元、6732.19万元和2212.19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13%、29.05%、26.96%和22.08%。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虽然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但连年下降,报告期内分别为38.97%、26.65%、25.49%和24.42%,主要受产品价格年降、原材料贵金属涨价及新产线折旧增加所致。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越亚半导体产品平均单价基本呈下降态势,分别为0.28万元/Panel、0.23万元/Panel、0.22万元/Panel、0.25万元/Panel。其中,2023年公司倒装芯片球栅阵列封装载板产品平均单价下降26.15%,毛利率减少39.87个百分点。
现金流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87亿元,高于当期净利润,显示回款良好;但应收账款3.83亿元,占期末流动资产比例高达34.78%,若下游客户资金链趋紧,存在回收风险。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越亚半导体及其控股子公司多次受到行政处罚。
其中,2022年10月27日,斗门海关向越亚半导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应当申报的项目申报不实,影响海关监管秩序,对其处以1.3万元的行政处罚;认定其应当申报的项目未申报,影响国家税款征收,对其处以14万元的行政处罚。公司已及时、足额缴纳上述罚款并完成了整改。
2023年11月22日,斗门海关向公司子公司珠海越芯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由于珠海越芯存在3票报关单贸易国(地区)申报不实,被斗门海关处罚款5000元。
股权结构方面,公司第一大股东AMITEC公司、第二大股东新信产及其一致行动人巨人网盛持股比例分别为39.95%、37.23%,且单个股东无法控制股东会或董事会多数席位,因此,公司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虽设置《无控制确认协议》维持董事会席位平衡,但重大决策效率可能降低,引发治理稳定性担忧。
越亚半导体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用途为应用于面向AI领域的高效能嵌埋封装模组扩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坦言,若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或客户认证进度滞后,存在产能闲置、折旧增加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