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由于美国会参议院9月30日先后否决两党拨款法案,当地时间10月1日0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近7年以来再次“关门”,数十万联邦雇员不得不面临强制休假或被裁员,众多联邦部门的服务也“停摆”。
当地时间30日晚,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主任沃特发布备忘录,指示各政府机构开始执行其“有序停摆”的预案。不受影响的部门包括军方、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等执法部门、联邦航空管理局和邮政局等。
参议院共和党人决定10月1日再次就共和党的临时拨款法案以及民主党提案进行程序性投票。根据已安排的投票日程,参议院此次会期可持续至10月3日或4日(10月2日休会);众议院本周则不举行会议。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希望10月1日能再有5名民主党参议员支持共和党提案,但他否定了为争取更多民主党票数而修改法案内容。
美国联邦政府运转资金本应来自年度预算拨款。国会两党通常应在10月1日新财年开始前通过新的年度拨款法案。但由于近年来两党争斗激烈,往往无法及时达成一致,国会便试图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暂时维持联邦政府运转。过去一年中,美国联邦政府多次面临“停摆”危机,国会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3月均在联邦政府资金耗尽数小时前才通过短期支出法案。
在美国,虽然政府关门不是什么新鲜戏码,但今年的关门风险不同往年,幕后逻辑更为复杂。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因共和、民主两党政策分歧导致拨款中断而“停摆”已有20多次。上一次也是最长的一次“停摆”发生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民主党反对特朗普提出的美墨边境墙项目拨款,两党在移民问题上争斗不休,导致政府关门35天。当时大约四分之一的联邦政府机构“关门”持续五周,殃及80多万名政府雇员,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亿美元。
在美国民众舆论方面,多项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关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政治行为,反感用权力僵持来操弄公共机构。对于一次次的政府“关门”危机,美国民众也开始显现疲态。
分析指出,美国财政年度通常从每年10月1日开始至次年9月30日结束。如果财政年度开始前国会没能就预算达成一致,只能靠临时拨款法案维持支出。否则,联邦政府就会“停摆”。
9月19日,美国共和党起草的临时拨款法案没能在参议院“闯关”成功。9月29日,特朗普与国会民主党领袖会面又没有结果。这意味着,在即将开始的2026财年,美国联邦政府不少机构可能马上就要面临关门的窘境。
事实上,美国现行预算制度下很少有按时按规定完成拨款审批的年份。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在1976年美国开始执行现行预算制度后,国会仅有四年按时完成拨款程序。
一旦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大约80万名联邦雇员会被迫无薪休假,承包商账单无法及时支付;对于低收入家庭,打击会更快到来;交通、旅行、医疗、公共卫生等都将受到影响……
政治失能会引发经济失能。政府“停摆”未必持续很久,但仍会让美国宏观经济、市场稳定以及个人生活层面等出现“并发症”。
在宏观经济层面,“停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直接损失。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美国联邦政府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为期35天的“停摆”给国内生产总值(GDP)造成3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高盛集团此前估算显示,政府每“停摆”一周,经济增速将下降约0.15个百分点,如果算上私营机构受到的影响,经济增速可能下降0.2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会在“停摆”中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旅游协会首席执行官杰夫·弗里曼表示,“停摆”一周将导致旅游业损失10亿美元。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协会估计,国家公园在“停摆”期间关闭,每天损失100万美元门票收入,周边商户每天损失7700万美元。
另外,美国政府此前“停摆”还出现过相关机构无法签发出口证书导致大量产品在港口滞留、数百份钻井许可证无法处理影响能源生产等情况。
在市场层面,“停摆”会导致劳工统计局等主管经济数据发布的机构关门,如果时间较长,可能影响就业报告、通胀等关键数据的发布。市场人士普遍担心,这种状况会影响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判断,从而加大美债、美元汇率波动,甚至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决策。
在个人生活层面,每次“停摆”都会带来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工资拖延、“被休假”等情况。美国联邦政府近期表示,不排除“停摆”会导致部分岗位遭遇“永久性”裁员。这也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在面临“停摆”危机时宣称会因此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