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1 17:03:31 股吧网页版
国际观察|新一轮关税或为美国经济又添“败笔”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斯达,刘亚南,向秀芳

  美国政府新一轮加征关税措施10月1日起将陆续生效,涵盖药品、木材、重型卡车等多个领域。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本轮加征关税打着“国家安全”和保护“美国制造”的幌子,但实际上“损人不利已”,再次冲击全球供应链的同时,不仅无法推动美国“回流”制造业,还会进一步提高国内民众生活成本。

  加税再扩大

  过去一周,美国政府密集宣布将扩大加征关税的产品范围,涉及进口药品、重型卡车、厨房橱柜、软体家具及外国电影等。目前,药品、木材、家具等行业的关税政策已明确税率及生效时间。

  其中,针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或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定于1日生效;对进口木材和木料征收10%关税,对厨房橱柜、浴室柜、软体家具征收25%关税,定于14日生效。

  特朗普在总统公告中称,木制品支撑着美国的多个关键基础设施部门,其瘫痪或毁坏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冲击,故以此根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实施新的关税措施。据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统计,在此轮关税宣布前,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措施已涵盖近三分之一的美国进口商品。

  药品关税方面,欧盟和日本虽与美国政府达成贸易协议,其所生产的药品不在最新的100%关税适用范围内,但仍需缴纳上限为15%的关税;英国由于尚未就药品关税税率与美国达成一致,其生产的药品无法得到最新关税的豁免。

  “回流”没效果

  依靠加征关税推动“回流”制造业?不少专家表示,没什么效果。

  以新一轮加征关税涉及的制药业为例,美国政府此前对制药商提出向美国消费者低价销售、在美国建厂等要求,意图以加征关税胁迫制药产业“回流”。但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谈“回流”为时尚早。

  一方面,政策不明让很多药企保持观望。例如,受豁免药品范围依然模糊。目前,针对药品的加征关税措施中尚未提及仿制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数据显示,仿制药在美国处方用药中占比达90%。此外,美国政府既未说明已在美国设厂的药企是否会被豁免,也没有明确若企业只在美生产单一药品,相关豁免是否涵盖该企业在第三地生产的其他产品。

  牛津经济研究院欧洲宏观负责人安赫尔·塔拉韦拉表示,具体情况还“远未明晰”。

  另一方面,针对药品征收关税的决定过于仓促。对药企来说,新建工厂复杂且昂贵,通常需要经过多项监管程序和数年规划。波士顿大学凯斯特罗姆商学院副教授雷娜·康蒂认为,当新的制造工厂竣工时,本届美国政府任期或早已结束。

  美国药物研究机构和制药厂商协会高级副总裁亚历克斯·施赖弗表示,加征关税将阻碍药企对美投资的计划,因为企业的关税支出本可以用来投资治疗方案与药物的研发制造。《纽约时报》报道,一些小型制药公司可能因无力将生产转移至美国,将会决定退出美国市场或出售产品线,进而影响部分对美药品供应。

  民众付成本

  加征关税措施正推高美国国内通胀,这已成为美国主流舆论和研究机构共识。业内人士担忧,新一轮关税产生的成本压力或进一步传导至美国消费者。

  早在今年4月,美国商会就曾表示,木材、木料及其衍生产品的相关进口不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加征关税反而“将增加美国企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纽约时报》称,对家具和厨房橱柜等加征关税可能为美国消费者、购房者和建筑商带来压力,而这些群体正处于特朗普政府意在提振增长的经济领域。

  欧洲制药工业与协会联合会总干事纳塔莉·莫尔说,对药品征收关税会抬高成本,扰乱供应链,“阻碍患者获得救命药”。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阿伦·克塞尔海姆认为,在他看来,关税从根本上说“就是对患者的征税”。如果制药公司发现关税导致成本增加,就会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患者。

  此外,观察人士认为,新一轮关税政策可能会在已达成的贸易协议基础上增加额外负担,持续的不确定性引发其他国家不满。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商学院教授西蒙·伊文尼特认为:“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任何协议从来都不算真正完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绩效研究中心学者亚当·巴特林表示,对美药品出口量大的经济体,如印度、瑞士以及部分欧盟国家,在制药领域的竞争力可能大幅下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