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文漪张竞恒
“今天的武汉比过年还热闹!”这句在人群中迸发的感叹,道出了市民游客的共同心声。
10月1日,武汉高新大道。23辆“河山添锦绣”主题花车如移动的画卷缓缓驶过,十万市民的欢呼汇聚成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这场盛大的巡游,由无数普通人的热切身影共同写就。这片欢乐的海洋,由无数个体的热情涓滴汇聚而成。

一个人的“深度游”:望远镜里的国家盛景
脸上贴着国旗、手持专业望远镜的张先生,是清晨从武昌专程赶来的“头号粉丝”。为抢占前排的观演位置,他不到清晨7点便已出门,跨江赶到光谷。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大庆典,必须要有仪式感!”他拍了拍手中的望远镜,笑容爽朗。巡游过程中,他时而随着人群高声欢呼,时而熟练地举起望远镜,进行着他的“深度观赏”。

“用这个看,细节一览无余!”他兴奋地分享着他的发现,“英歌舞演员脸上的油彩,苗族银饰随着步伐摇曳的光泽,甚至花车上‘豚宝’俏皮的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这种震撼,不到现场绝对感受不到!”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巡游,更是一次用双眼珍藏的、关于国家繁荣与文化昌盛的生动记忆。

一家人的“团圆礼”:四世同堂的温暖守望
同样深情的还有吕美玲女士一家。为了这场盛会,吕美玲“总动员”。84岁的奶奶提前两天就从老家被接到武汉,今天清晨,一大家人扶老携幼,带着3个孩子,其中最小6岁,一行8人搬着小板凳早早占据了最佳观赏位。奶奶精神矍铄,当《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经典旋律响起时,她眼中泛着泪光,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而孩子们则完全沉浸在“动漫萌宠”和“国漫小队”的童趣世界中,兴奋地手舞足蹈。吕女士感慨道:“从奶奶熟悉的革命经典,到孩子们喜欢的现代动漫,再到那些精彩的非遗表演,这场巡游就像一条纽带,把我们一家人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祝福紧紧连在了一起。能看到这样壮观的场面,我们提前再久的等待都值得!”

一座城的“未来梦”:坐在爸爸肩头的“观景台”
居住在关山大道的黎女士一家,是这场城市庆典最忠实的观众之一。凌晨4点,兴奋与期待便唤醒了这个家庭。“像是心里装了个小闹钟,”黎女士笑着说,“孩子念叨了好几天,我们索性就早点起来准备。”
他们二年级的女儿特意穿上了自己最心爱的裙子,裙摆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她牵着父母的手,随着人流汇入高新大道那片逐渐沸腾的红色海洋。爸爸用坚实的臂膀,为女儿架起了“全场最佳观景台”。当气势恢宏的花车与欢腾的非遗方阵缓缓经过时,女儿坐在爸爸肩头挥舞着国旗,眼睛亮晶晶的,仿佛盛满了整个节日的星光。
“能让女儿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看见这么繁荣昌盛的祖国,这就是我们能带给她的最好的国庆记忆。”黎女士按下快门,将这一幕定格。这一刻,小家的幸福与国家的华诞,在晨光中紧密相连。

一份跨越国界的“惊叹”:初识中国第一课
这份国家的繁荣与文化的魅力,同样感染着初来乍到的国际友人。来自巴基斯坦的哈森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博一新生,对于初到中国的他来说,这场巡游是他感知现代中国活力的“第一课”。站在高新大道旁,他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欢庆场面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深深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里的现代化程度和人们的热情都超乎我的想象!”他兴奋地用手机记录着每一辆花车,尤其是看到“动漫萌宠”花车上全息投影的国漫角色时,他连连称赞科技的酷炫。

这场文化盛宴也激发了他探索武汉的浓厚兴趣。“我早就听说黄鹤楼和长江江滩非常有名,这次亲眼看到了武汉的活力,国庆假期我一定要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底蕴。”

在这场盛典中,每一个家庭的守望、每一个孩子的欢笑、每一位市民的专注与每一位国际友人的赞叹,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据悉,巡游花车后续将在全市多地展示,将这份节日的欢欣与文化的魅力,长久地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