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2 07:04:20 股吧网页版
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
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了向科技强国挺进的总动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这5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我们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两条腿’走路,不断强化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持续壮大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科技部副部长龙腾介绍,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2024年,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了50%,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

  “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创新指数世界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到2024年的第10位。

  “排名位次的提升,说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意味着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表明我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出了坚实步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区域创新研究所所长玄兆辉说。

  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

  这5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全球1523家独角兽企业中我国有343家,居世界第二位。玄兆辉表示,“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企业创新注入发展活力,提供了发展动能”。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是2020年的2.4倍。

  这样的高速增长,得益于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说,“2020年开始,我们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共40家单位在3年试点期内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达120.9亿元,比试点前3年增长126.5%,带动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赋权试点。2022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带动17个省份开展改革实践,探索更加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这些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如今,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加到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降低至1.5%,支持范围更大、贷款利率更低。在政策引导下,截至今年6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1个百分点。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彰显

  这5年,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彰显。全面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统筹,央地协同、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

  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十四五”期间我国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中国天眼”发现了超千颗脉冲星,远超其他国家发现数的总和,为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中国力量。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散裂中子源解决了大型装备无损检测的难题。在支撑产业创新方面,通过核聚变、光源等设施的建设,推动了超导产业发展壮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中国占24席,数量全球最多。“区域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部副部长林新说,“十四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区域统筹、央地协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形成全国一盘棋。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其他地区的全面进步,从而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玄兆辉说,建设科技强国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日益激烈,面对的风险挑战将更加复杂。为此,需要继续坚定信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活动投入的比重,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5年是十分关键的攻坚期。”阴和俊表示,“十五五”时期,将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坚持“四个面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