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格外热闹。历史、奇幻、喜剧、动画等多个类型,内容丰富,阵容强大,从热血沸腾的大制作到笑点密集的轻喜剧,一站式满足人们各种观影需求,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银幕盛宴。
多种类型百花齐放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国庆档影片在类型丰富度和整体品质上依然保持多元化趋势和较高水准,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犯罪等多种类型影片同台竞技,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偏好观众的需求。
《志愿军》三部曲收官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聚焦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中国志愿军“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讲述战士们浴血奋战终将敌军打上谈判桌的故事。影片《刺杀小说家2》中现实世界与小说异世界交织,讲述陷入人生低谷的小说家和其笔下角色一起拯救双世界危机的故事。历史题材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经典影视动画续作《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等也为青少年观众提供多元化观影选择。
从观众画像来看,在《志愿军:浴血和平》的预售观众中,40岁以上观众占比接近四成,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达16.7%,两项数据均为国庆档新片最高,家庭观影优势突出;《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则吸引了较多35岁以上女性观众;《风林火山》在一线城市、华南地区及40岁以上观众中占比突出;《毕正明的证明》在西南地区和女性观众中占比突出。
国庆档影片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主流。《志愿军:浴血和平》是其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均在国庆档上映,累计观影人次接近5000万,观众基础雄厚;《刺杀小说家2》是商业类型片成功后的续作,类型特征鲜明;而以“第一部”命名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显示了出品方计划打造三国题材系列IP电影。电影IP的系列化,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正朝着更加成熟化和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主旋律实现新突破
主旋律作品的叙事突破在今年国庆档尤其显著。《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采用“文争武斗”的双线结构,将宏观历史叙事与微观个体命运巧妙交织,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美学跃升,重新定义了主流电影的艺术与商业平衡点。
曾经有一段时间,主旋律电影一度陷入创作瓶颈。一些影片过于依赖宏大叙事和说教式灌输,与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产生了距离。近年来,一批以平民视角切入的主旋律电影实现新突破。《南京照相馆》通过小人物视角展现民族抗争史,将个体命运与民族记忆紧密相连,引发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振。《731》则聚焦被强行抓进731部队的平民,展现他们在绝境中的不屈精神。这种“小切口、大主题”的叙事策略,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专家表示,主旋律电影的可持续发展仍需持续创新。观众在认可其价值的同时,也对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度堆砌元素、叙事逻辑松散的作品难以获得观众持续关注,而真正扎根人性深度、平衡历史厚重感与商业性的作品才能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
技术创新重塑观影体验
今年国庆档,技术创新重塑着人们的观影体验。在奇幻动作片《刺杀小说家2》中,赤发鬼的每根毛发都在颤动,观众仿佛伸手便能触碰到异世界的飞檐斗拱。3000个特效镜头整体占比达68%,是国产电影视效水平提升的有力证明。
《刺杀小说家2》导演路阳透露,这部采用IMAX特制拍摄的影片,部分镜头以IMAX特殊画幅呈现。团队攻克了“石头人肌肉动态”等技术难题,其中“赤发鬼跨时空撕裂”段落采用IMAX摄影机实拍,单镜头融合13种视效技术,让观众沉浸在光怪陆离的东方美学奇观中。
技术创新不仅应用于奇幻类型片,也为历史题材注入了新活力。《志愿军:浴血和平》通过IMAX DMR技术转制,让观众仿佛亲临历史现场。创作团队1∶1还原停战谈判核心场景,以工业化水准还原前线战场。这种技术加持的历史重现,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沉浸感和观赏性。
技术革新不仅改变了画面,更在重塑电影创作。博纳影业集团影视制作副总经理曲吉小江表示,AI技术正重构电影制片模式,将原本难以把控的人物、造型、光线等变得“精准可控”。虽然目前AI在影视里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AI开拓了创作者的自由度,有助于行业提升效率。
“如今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故事叙述,他们渴望在影院获得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感官刺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分析认为,技术革新直接回应了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当流媒体平台能够提供便捷的家庭观影体验时,电影院必须通过技术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