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粮收获季,大型玉米收割机正穿梭在田间地头,摘棒、剥皮、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新粮陆续入库的同时,陈粮也消化顺畅。据上海钢联数据,截至9月24日,全国12个地区96家主要玉米加工企业玉米库存约212万吨,同比下降约20%;截至9月25日,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可用天数约26天,同比下降约7%。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国家储备调控、玉米和相关替代品进口量大幅下降、下游饲用需求较好等因素影响下,今年新季玉米开秤价高于去年。但是,国庆假期过后新粮将集中上市,届时丰产预期是否会压制后续玉米的价格走势呢?
“今年第四季度玉米需求存在阶段性回暖的可能。”国联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徐远帆告诉记者,一是饲用需求方面,2025年1—8月能繁母猪月均存栏量在4046万头,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域上限,这意味着四季度生猪存栏量仍将处于高位,对该阶段饲用消费形成刚性支撑。同时,当前库存维持低位,饲料企业补库需求增加,且小麦在饲用领域的替代影响逐步减弱,玉米饲用需求将得以增加。二是工业加工方面,四季度是淀粉、酒精的消费旺季,且目前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维持低位,通常四季度是建库阶段,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存在季节性回升的可能。
不过,国元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刘金鹭认为,养殖端和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存在“天花板”。一方面,养殖端受能繁母猪去产能政策影响,加上当前养殖利润处于亏损状态,饲料厂备货意愿谨慎;另一方面,小麦对玉米的替代效应分流了部分饲料需求。深加工企业需求将维持弱复苏态势,主要依赖酒精和淀粉糖的结构性拉动,但整体消费量较去年同期仍将减少。此外,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政府可能通过投放储备来调节市场供需,避免价格过度波动。这意味着饲料企业在价格跌至心理价位时,补库意愿将显著增强,形成需求“托底效应”。
据记者了解,在旧作玉米库存见底与种植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下,新作玉米开秤价同比有所提高。近期东北地区给出的开秤价基本上在0.82~0.87元/斤。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玉米现货与期货价格均高开低走。
“国庆假期前上量高峰未到,随着节后新玉米集中上市,预计玉米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徐远帆分析称,一是产量方面,9月下旬赴东北玉米主产区实地调研的沿线样本数据显示,今年玉米单产创近五年峰值,外观品质也优于去年,新作整体产情好,预计今年全国玉米产量同比增产约10%,在丰产预期下玉米价格将面对集中上量的冲击。二是种植成本方面,今年地租成本较上年继续下降,大致推算黑龙江玉米集港成本约在2050元/吨,再结合产量预期,今年新粮的价格低点会在集港成本之下,相比目前的价格仍有下行空间。三是国际方面,新年度国际玉米供应呈现宽松预期,美国、中国、阿根廷、乌克兰等主产国均实现同比增产,全球玉米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偏弱的国际玉米价格亦利空国内农户售粮期的价格。
“虽然国庆假期后玉米集中上市的供应压力可能导致玉米价格阶段性走弱,但产需紧平衡格局与政策调控将限制其跌幅,玉米价格有望在成本线附近企稳。”刘金鹭补充道,政策与市场博弈将决定玉米价格的节奏。政策性收储可能通过定向销售或轮换收购等方式调控市场,防止玉米价格过度下跌。从四季度来看,预计玉米供应压力加大、需求弱势复苏,价格或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饲料企业低库存虽然可能引发短期补库,但养殖去产能与小麦替代将压制玉米的需求弹性。深加工企业受利润限制,对玉米的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在饲料企业低库存的背景下,一旦玉米价格回落至2000元/吨附近(期货盘面),中下游企业的补库需求将集中释放,从而对玉米价格提供反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