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第一天刚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就迎来“排队叫号”模式。不少网友在社交账号上反映,9月30日晚至10月1日凌晨,进出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和广深等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出现了充电桩排队等待1至4个小时的现象。为避免混乱、保持秩序,不少充电桩服务人员开始排队叫号。
国庆期间,高速公路上有多少新能源车在跑?此前相关部门预测,国庆期间,在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会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有可能会达到1400万辆。1400万,这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面对充电桩排队叫号现象,有媒体提出了一个问题:1400万辆新能源车跑高速,充电桩够用吗?
回答这一问题先得看数据。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在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透露,我国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类型最全的充电服务网络,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枪)总量达1734.8万个,换电站4946座。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看待节假日期间高速服务区的排队充电现象?
表面上看,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这种排队现象反映出了充电桩的数量不足,但认真审视就会发现,这种不足只是相对不足,有着特定的使用场景。
众所周知,在非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相对平稳,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也较为稳定,充电桩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甚至在不少地区,充电桩的利用率还相当低。但一到节假日,尤其是遇到国庆、春节这样的长假,高速公路车流量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也会随之激增,这就导致了充电桩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种典型的潮汐特征,使得充电桩的建设很难按照节假日的供需量去规划,否则一定会让不少充电桩在平常日子里陷入闲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很少会有资本愿意进行这样的投资。
大规模增建高速公路充电桩不太现实,但对新能源车用户而言,节假日新能源车高速充电难又确实严重影响其消费体验,如何化解这样的矛盾?
首先,尽管当下大规模增建高速公路充电桩有不小难度,但加大对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推广力度,同时根据路段、车流量等因素,对充电桩进行合理布局还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提升充电服务品质也十分重要。
一方面运营商应加强对充电桩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坚持不让充电桩在节假日“掉链子”。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充电桩的智能调度和管理,实时掌握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引导车主合理选择充电时间和地点,避免扎堆充电。
具有丰富新能源车使用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跑高速长途时,最高效的充电策略是利用快充桩将电量从低充到80%左右,然后就结束充电继续行程,因为充最后20%所花的时间可能比从10%充到80%的时间还要长。但是现实中,一些车主出于各种原因,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常常坚持要将电量充满,这样一种做法不仅效率低,而且会因较长时间占用充电桩而影响其他车主。
另外,在特定时段,遇到服务区充电桩排队较长的情况,车主离开高速,到附近的城市充电站充电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从这一视角,引导车主自觉优化充电策略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新能源车高速充电难只是一个阶段性问题,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充电技术的迭代以及车主良好充电习惯的养成,相关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