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1、就墨西哥近日连续对我发起多起反倾销调查,商务部3日回应,坚决反对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主义行为,将密切关注墨方调查进展。
2、据交通运输部,3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3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预计1825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2.7亿人次,民航客运量预计237万人次。
3、中央气象台10月4日06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今天(4日)凌晨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预计,“麦德姆”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并向广东西部到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将于5日白天在广东电白至海南万宁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4级,38-45米/秒),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
宏观经济
1、国家医保局消息,现行国家医保目录内共有230余种抗癌药品,覆盖肺癌、乳腺癌、胃癌等20余种常见癌症。
2、应急管理部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近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和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
3、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0月3日19时10分,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亿元。
4、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超3.8万亿元。
5、自然资源部消息,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
6、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2025年8月中国自主车企在海外部分能持续统计的地区的当地销量初步统计达到28.6万台,同比增长16%,环比降3%;2025年1-8月的中国海外市场自主品牌销量210万台,同比增长11%。
7、央广网:依托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的香港居民内地消费贷款,近日在深圳发放。标志着深港跨境金融试点取得又一突破。
投资要闻
1、央视财经:明晟MSCI中国指数、美股中概股股指等中国主要离岸股票指数在国庆期间延续涨势,10月2日收盘时都创下多年来新高。多家华尔街金融机构指出,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新兴市场有望提供更多经济增长动能。
2、10月3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54%,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9%。个股方面,新能源汽车跌幅居前,比亚迪跌3.95%,理想汽车跌2.35%,吉利汽车跌1.87%;明星科技股普跌,小米跌1.43%,京东跌1.82%,网易跌1.58%;中芯国际涨1.39%,中核国际涨21.3%。
3、据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今年9月份,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截至9月30日,年内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0亿元)。其中,主动经理增持最多的是半导体等板块。
4、多家公募基金发布2025年四季度策略,看好赚钱效应持续演绎。基于居民存款搬家以及海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涌入,基金经理对四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行情给予乐观判断,预期市场延续震荡抬升格局,行情有望在政策呵护中逐级上移。A股和港股的科技股、新消费、互联网、创新药等四大方向是布局的核心。
公司动向
1、小米回应“小米汽车突然自己开走”相关视频:车辆后台数据和iPhone 15 Pro Max操作日志、响应时间、车辆泊出指令均能匹配,排除车辆质量问题。
2、禾赛科技:2025年度第100万台激光雷达已于9月底正式生产下线。禾赛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
3、据上证报,北京时间10月3日上午,OpenAI通过官方新闻账号对马斯克最新以诉讼为幌子的骚扰策略作出回应。OpenAI表示,不需要也不想要任何人的商业机密。OpenAI将保护员工,不会被马斯克试图欺凌他们的行为所吓倒。
国际动态
1、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51%,本周累计上涨1.1%;纳指跌0.28%,本周累计上涨1.32%;标普500指数涨0.01%,本周累计上涨1.09%。热门科技股多数下跌,AMD跌近3%,Meta跌超2%,苹果、微软小幅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1.15%,本周累计上涨2.58%,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万国数据跌超4%,理想汽车跌近4%,小鹏汽车跌超3%。
2、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月3日,美国参议院就民主党提出的临时拨款法案进行投票,最终以46票赞成、52票反对的结果,再次未能推动该法案落地。随后,共和党提出的临时拨款法案也未能获得足够票数通过。联邦政府将继续“停摆”。
3、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月3日,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再次呼吁采取更激进的降息路径,但同时强调自己与其他决策官员的分歧“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4、新华社:当地时间10月3日,由中企承建的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顺利开通。
南财精选
1、永旺、永辉同日开业打擂台,线下商超迎来回血自救 “大考”
一边是日系零售的“场景革命”,一边是本土超市的“服务逆袭”。
随着零售商超布局和经营模式的改变,广东零售商超正经历由“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的深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