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首席记者张海振记者孙来彬报道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以惊人速度扩张,也吸引了无数资本下场一搏。持续高强度的竞争中,总有人“卷不动”——部分新兴车企因经营不善等原因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破产边缘。有媒体报道,近10年间倒闭的新能源车企已波及上百万名车主,车辆贬值、车机断网、配件短缺、保险难续等糟心事一件接一件地涌到他们面前。

济南新能源车车主孙凯的哪吒汽车和极越汽车
新能源“烂尾车”价格断崖式下跌
车主后悔买,车商不敢接
浙江宁波的严女士两年前花费13万元购买了一辆哪吒新能源汽车。严女士说,当时选择这款车主要是对车子的功能、款式都非常满意,感觉性价比很高。没想到转过年去,哪吒汽车的经营状况开始恶化,她的爱车也开启了贬值模式。“现在这辆车的市场估值最多四五万元,相比原价贬值了近三分之二,感觉钱都打水漂了。”
与严女士有类似遭遇的车主不在少数。实际上,一旦新能源车企“爆雷”,旗下的品牌产品,不管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几乎是必然的。济南的李先生去年购买了一辆极越汽车,落地价格20余万元。然而此后不久,极越汽车被曝出经营困难,车价立刻坐上了“跳楼机”。李先生说,现在这款车在二手车市场上最多值10万元,但估计没人会买。

浙江宁波严女士的哪吒汽车已无法联网
面对“爆雷”车,没有人可以笑着离开。一方面,车主们深感被坑,权益受损;另一边,二手车商也变得极为谨慎,不敢轻易接手。
济南新能源二手车车商马先生店里的一辆哪吒V长续航汽车,原指导价8万多元,现在二手车售价仅3万多元,比同级别、同公里数的其他品牌车型便宜1万元左右。马先生表示,实际上,哪吒V的车况普遍较好,但因为品牌前景不明,买家在购买时非常谨慎。“很多买家担心将来的维修和保险没人管,所以压价很厉害。”马先生说,这种情况既影响二手车销售,对新车市场也有很大冲击。
随后,记者致电成都某汽贸公司了解到,其公司售卖的全新极越汽车,目前几乎是半价销售。以极越01长续航版为例,原价24.99万元,现因公司停工停产,清仓价低至14.98万元,降幅达40%。“现在买极越新车确实划算,但考虑到车企未来的不确定性,消费者还是要权衡利弊。”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6.8万辆,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攀升至44.3%。伴随着行业高速发展,“优胜劣汰”的效应越发明显。

成都某汽贸公司提供的极越汽车销售价格表
车机系统断网、智驾升级无望
“没过期的承诺”该找谁兑现?
如果说车辆本身贬值只是让人“想起来就心疼”,那么车机断网则随时可能给车主们带来不便,甚至遭遇当街“趴窝”,埋下安全隐患。
浙江金华的余女士说,她的哪吒V汽车自今年9月中旬以来一直处于车机断网状态,导航、音乐等功能都无法使用,智能系统几乎瘫痪。“每天开车都依赖导航,现在突然用不了,非常不方便。”更令她担忧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多位车主反映车辆因突然断网无法解锁,有的尚能从尾门爬进车内开锁,有的压根进不去,只能等待厂家处理。
对于余女士来说,车机断网带来的更直接的影响是接单不便。她是一名货拉拉司机,经常需要使用导航来精准定位客户的地址,但现在,她只能依靠自己的手机网络热点给车机提供网络信号。一旦途中接听客户电话,手机网络热点自动关闭,车子屏幕上的导航也就断了,常常让她手忙脚乱。
一部分哪吒车主选择自掏腰包,紧急购买流量套餐为车机重新入网,但更多的车主并不买账。“没有网络,整个车就‘瘫痪’了一半,买车时承诺的终身基础流量怎么说没就没了?”余女士质疑道。

合众新能源管理人发布的哪吒汽车车联网服务停机声明
记者从“合众新能源管理人”及“联想懂的通信”方面了解到,车机断网的原因是车企未按时向第三方通信公司(如“联想懂的通信”)支付费用,导致流量服务欠费被停。断网事件发生后,哪吒汽车管理人曾致歉,并建议车主随身携带智能钥匙,但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更让一部分车主有苦难言的是,汽车软件系统升级服务随时可能中断的隐患。
“我现在都不敢换手机,就怕控制车辆的APP下架了无法重新下载。至于系统升级,更不指望了。”济南新能源车车主孙凯同时拥有哪吒和极越两个品牌的汽车,尽管目前尚未断网,但两辆车的车机系统均无法升级最新版本。孙凯告诉记者,他的极越汽车出厂标配了智驾系统2.0,此功能可在高速路上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厂家原本承诺可为其升级覆盖城市全域的智驾系统3.0,但车企“爆雷”后,一切都遥遥无期。
“车企在销售时通常以‘智能车机’‘远程控车’为核心卖点,这些功能是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依据,属于‘明示的产品承诺’。”北方某高校长期从事汽车领域研究的王教授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买卖合同的标的物质量担保义务”,车机系统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应与车辆“全生命周期”匹配——车辆正常使用年限通常为10年至15年,车机基础功能若提前失效,属于“标的物质量不符合约定”,车企需承担维修、更换或赔偿责任。若车企未明确告知“基础功能有使用期限”,则构成“虚假宣传或承诺不兑现”,违背商业诚信原则。

济南新能源车车主孙凯与他的哪吒汽车
配件短缺、无处维修、续保难……
“坑连坑”背后,行业洗牌亟需规范
与车价“腰斩”、车机断网这样明显的问题相比,新能源“烂尾车”相关的售后问题需要更长时间去发现。
哪吒汽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厂家暂停了配件供应。余女士的哪吒V汽车因事故致电池受损,送修后,维修师傅不得不从旧车上拆下电池模块为她更换。“店里收取了新电池的费用,但用的是旧电池模块。”余女士无奈地抱怨道。
定期保养也成了难题。“像更换空滤这类简单的保养,我就自己从网上买配件更换,大一点的问题就没办法了。”车主孙凯表示,虽然他的哪吒和极越汽车暂时没有大毛病,可等到需要进行电机养护或更换刹车部件的那一天,该怎么办?“别说找不到原厂配件了,就算有配件,每个品牌的软件调试都需要厂商的专业人员,4S店都没有了,去哪找人?”
此外,大部分受访车主还向记者表达了对车辆购买保险的担忧。余女士的哪吒汽车发生过事故,车企又是这副光景,保险公司已委婉告知其将来续保的概率很低。严女士为她的哪吒汽车办理续保时,连续被多家大型保险公司拒绝,几经辗转才在一家不知名的保险公司成功续保,但保额的大幅缩水却令她失望。“同样是4000多元的保险费用,去年车损险的保额有10多万元,今年只能保到4万多元。”
反观燃油车市场,配件通用率高,市场竞争充分,保险续保选择范围广,价格也相对合理。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通用化,是破解“维修困局”的关键一招。尽管《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对车企配件供应作出了“保障10年”的硬性要求,但在企业破产清算的现实场景中,车主债权却常常被置于清偿序列的末端,权益难保障。在此背景下,打破车企对原厂配件流通的垄断已刻不容缓,同时要加快推动第三方售后认证体系发展,丰富配件供给的种类和渠道。

《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即将于11月1日实施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11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提出,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经营者在取得相应经营资质等条件后,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售后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保养及维修维护、充换电、汽车救援服务、远程服务等活动。该服务规范明确要求,新能源汽车远程服务经营者应按相关要求保障智能网联系统远程服务质量与安全,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车辆的操作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进行定期升级,优化系统性能、提升功能体验、修复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等。
“未来3年到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深度洗牌期,洗牌逻辑应该是从谁能卖得多,转向谁能活得久、服务得好。”王教授认为,那些无自主技术、无稳定售后、无正向现金流的新能源车企,将因服务停摆、消费者信任流失而被市场淘汰。而存活下来的车企,势必进一步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售后体系投入,形成“技术+服务”的双重壁垒,行业集中度也将从当前的“CR5(行业中前五名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约60%”提升至“CR5超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