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鲁
“当我能够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又能够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呢?”这是音乐家贝多芬少年时代写在一封书信上的一句话,后来成了许多人喜欢引用的名言。
贝多芬心中的母亲,仅仅指的是血缘亲情关系上的母亲。借用音乐家的这句话,来表达一代代中华儿女和仁人志士对“祖国母亲”的深挚感情,又是多么恰如其分啊!
少年时代读过的书中,有两篇作品让我终生难忘。一篇是儿童短篇小说《失去祖国的孩子》,是老作家陈模先生写的。还有一本长篇小说,书名是《没有祖国的孩子》,是东北一位老作家舒群先生写的。这两篇作品,写的都是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孩子们,变成了“小亡国奴”,在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压迫和奴役下,过着没有尊严、没有欢笑,只有屈辱、悲伤和痛苦的日子的真实情景。
长大后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两篇作品。它们让我深深感到,人生在世,能生长在一个强大、和平和伟大的祖国母亲的保护之中,是多么的幸运!拥有祖国的孩子,就像生活在慈爱的母亲身边的孩子一样,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和安全。
后来,当我有机会要给孩子们写一本名为《我的祖国》的图画书时,我把自己的这种感觉和感情,原原本本地表达在了书中的文字里。我用平实的、娓娓道来的语言描述了许多日常生活细节,想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祖国,是一个多么宝贵、美丽和伟大的字眼;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种多么崇高、真挚和值得自豪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抽象和空洞的,而是十分具体的,就像我们每天必需的清新的空气、洁净的蓝天、温暖的阳光,就像我们每天必需的食物和水一样。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就会像失去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渐渐枯萎。祖国,每天都以一点一滴的细节,以一个个看得见、触摸得到,也感受得到的具体的形象,和我们在一起,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在书中,我这样抒写着我对“祖国”的理解:
祖国母亲,是你出生后舒适的摇篮;祖国母亲,是你听到的第一支摇篮曲。在柔软的草地上,当你第一次学走路的时候,托起你小小脚丫和脚步的,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
拥有祖国的人是快乐、安全和幸福的,你的微笑,你的啼哭,你的心愿和梦想,都会得到祖国妈妈的尊重和爱护,就像春天里茁壮成长的花草和小树上,洒满了明亮的阳光和露珠。
祖国母亲,是你每天上学放学时走过的那条铺满绿荫的小路;祖国母亲,是你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时,老师投给你的微笑和赞许;当你写出第一个方块字的时候,当你用美丽的母语大声朗读的时候,当你戴上红领巾,或者戴上团徽的时候,当你在帮助一个比你弱小的孩童或老年人的时候,祖国母亲,也站在背后看着你,分享着你的快乐和幸福。
所有这些表达,都来自我内心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深沉、真切的感受与感情。
我也记得,我的恩师,诗人、文学家徐迟先生在世时,有一次出国访问,在一个不眠之夜,写下了一篇感情炽热的散文诗《间奏曲:祖国》,表达了自己身处异国他乡之时,对“祖国”二字的切身感受:
两个神奇的字:祖国!……两个光辉的字,庄严的字,贴心的字,最可贵、最可爱的字啊,祖国,我的祖国!为什么当初我身在祖国,身在福中,在她的怀抱中,我竟然没有像今夜,身在她的怀抱之外的外国,反而更加激动了呢?原先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时她紧紧地抱着我在她怀中,它的芬芳的气息扑在我的身上。她无处不在,我时刻接触到她,亲近着她。我足踏在祖国的土地上,头顶祖国的天空,我呼吸着祖国的空气,沐着祖国的阳光雨露。……
离第一次读到这篇散文诗已有三四十年了,至今我仍然能一字不差地把它背诵下来,而且每次背诵起来,依然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恩师的这种感觉与感情,也让我想到了德国诗人海涅曾记录下的自己生活中的某个夜晚的感情:“夜间,想到德国,睡眠便离我而去,我再也无法合眼,泪流满面。”还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曼德尔施塔姆,他也写过自己对祖国的一种独特的感受与感情:“我回到我的祖国,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
这种感情,也很自然地让我想到自近代以来,一代代热血、忠诚和优秀的中华儿女和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所走过的从救国,到报国,再到强国的奋斗之路。为了祖国母亲,他们把毕生的志向、心血、智慧和力量,乃至整个生命,全部贡献了出来。
例如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里所表达的那种感情:“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最美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深情而炽热的语句里,饱含着一位年轻的奋斗者和革命家,对处在积贫积弱处和漫漫长夜里的祖国母亲的同情与热爱,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祖国殷切瞩望和坚定的信念。
再如年仅26岁就在上海龙华枫林桥畔英勇就义的革命者陈乔年,在就义前留给祖国和后代们的那句遗言:“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带来的幸福吧!”这是何等豪迈的胸襟、理想与信念!他们爱祖国母亲,为拯救祖国而甘愿赴汤蹈火、奋斗终生的赤子情怀,就是这样深沉而真挚,爱得无怨无悔。
今天,当我们重温中华儿女们在苦难和黑暗年代里发出的那些泣血的心声,也许更能体会到,像“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样的表达,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歌词。这是我们越来越强大的祖国母亲,带给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安全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真实表达。
这种心声,有如电光石火,炽热而耀眼。它们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祖国”二字,比山岳更崇高,比海洋更深,也比宇宙星辰更宽广。爱祖国,就应该这样去爱;爱祖国母亲,就应该爱得这样深沉、这样真挚。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