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博物馆《遇见.勾践剑》全息剧场
湖北日报评论员付勤
苏东坡陪你游湖、郭靖黄蓉给你开公交车、机器人为你唱黄梅戏、越王勾践带你穿越博物馆奇妙夜……这个十一,湖北文旅仿佛练成了“降龙十八掌” ,奇招频出,让游客进入了一场古典文化、武侠世界混搭赛博科技的奇幻剧本杀。
表面看是脑洞大开,内里却是苦练“内功”的厚积薄发。一边把湖北拥有的文化大IP深度挖掘,一边大胆进行拆解重组、灵感碰撞——到襄阳古隆中遇见诸葛亮,单日吸引游客1万人次;到随州炎帝故里穿越华夏文明起点,曝光量突破1000万次;到黄冈看《大江东去》实景剧,单日线上预约量超6000人……当黄梅戏遇上代码,博物馆拥抱AI,看似跨界混搭,实则是把楚文化、武侠魂、黑科技炖成了一锅鲜香热辣的“创意融合菜”。

机器人与黄梅戏演员同台唱戏
创新,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空中楼阁,而是深耕细作中的厚积薄发。想让机器人唱一段黄梅戏,要“喂”给AI海量的黄梅戏名家唱段,要用动作捕捉将专业演员的身段步法转换成数据……科技为传统文化披上了炫酷的外衣,文化则为科技注入了温润的灵魂。没有对传统文化和前沿技术的扎实钻研,再好的创意也无法落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小机器人还不太成熟的表演,背后却是集成了AI算法、自动控制、交互设计和戏曲艺术家、人工智能专家的无数次跨界碰撞与尝试,是科技树上一次又一次不懈攀登。
随着文旅产业不断升级,游客更看重旅行带来的独特感受、社交属性和情感共鸣。要避免陷入“复制粘贴”的审美疲劳,就需要结合自身禀赋寻找破局之道:比资源更珍贵的是化合反应的能力,比流量更持久的是文化自洽的引力。创新源于深耕,深耕的土壤足够肥沃,创新的枝桠才能繁茂生长。
美丽的风景、独特的场景、提供情绪价值的氛围,其实都需要后天的深厚积累、精心打磨与用心维护。正如国庆节当日“河山添锦绣”文旅IP花车大巡游中,五千年文明的细节藏满了8米车身。我们所收获的那些吉光片羽,背后都是一段融合了传承发展、创新创造的奇妙旅程。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