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说起月饼往往满是高糖“炸弹”的槽点,如今年轻人对月饼消费有了“健康”要求。今年中秋,就有多款主打健康饮食的月饼火出了圈,还有中医以“五行学说”为依据,研发出的“五色”药膳月饼。
今年的月饼市场,无论是线上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商超,“低糖”“健康”都成了醒目的标签。此前各类的中药茶饮、中药香囊的风靡,都显示各种中医药元素正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日常。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医化”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新追求。
某机构的《Z世代健康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这届年轻人纷纷爱上了“养生局”,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理念,切中了他们的健康“刚需”。
此外,中医药行业推出了适合年轻人的产品和服务,如方便饮用的中药茶饮、多种剂型的中药制剂等。部分地方的中医院还推出了“药食混搭风”的本草元素特调咖啡,让人有“手握健康”的踏实感。食品搭上各种中药元素不仅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个性化、时尚化、便捷化的需求。
在传播方式上,随着国潮兴起,中医作为传统文化受到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中医文化也借助短视频、图文等新形式广泛传播,更多互联网内容创作者也通过短视频、图片等方式,分享中医养生心得、药膳制作方法等。
当然,中医在生活中发挥正向价值,也要做到“辨证施治”。一方面,权威机构如中医院需发挥引导作用,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同时开设相关养生门诊,由中医师根据居民体质定制个性化方案,避免大众“盲目跟风”,不盲目养生,做到适度和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大众还需要明确养生和治疗的边界,不将“养生”替代药物治疗或专业医疗服务。最后,有关部门也要主动规范市场行为,打击“伪中医”营销。监管部门需加强对“中医养生产品”的审核,严查虚假宣传。
从中药月饼到中药咖啡,中医生活化的本质是“让中医回归生活,让健康融入日常”。“辨证”的中医能和现代医学形成互补,“中医药生活化”不能成为简单的“商业噱头”,而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适配”,只有契合全民对健康的多元需求,才能铸就真正惠及大众的“良方”。